查看清镇黄粑的源代码
←
清镇黄粑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你刚才请求的操作只对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开放:
用户
您可以查看并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文件: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right|300px|link=中国地标产品数据库]] '''清镇黄粑''',[[贵州省]][[清镇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span style="color:gray;"><small>(2009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肖港小香葱、太子米、英山云雾茶、清镇黄粑、黎平香禾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公告》(总局2009年第128号)批准)</small></span> ==产地范围== 清镇黄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贵州省清镇市青龙街道办事处、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新店镇、流长乡、犁倭乡、王庄乡、暗流乡、麦格乡、百花湖乡等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清镇黄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清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清镇黄粑的法定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辅料要求。 1. 糯米:选取保护区生产的红糯、矮子糯、白壳糯和黄壳糯。 2. 大豆:选用保护区生产的清镇黄大豆,其蛋白质含量≥40%。 3. 包装叶:选取保护区内生产的金黄玉米苞叶或箬叶,要求完整清洁,无霉变。 4. 蔗糖添加量≤15%,禁止使用红糖。 5. 糯米添加量≥60%,粳米添加量≥10%,大豆添加量≥10%。 (二)生产工艺要求。 1. 主要工艺流程:淘洗、浸泡→黄豆、粳米混合磨浆→加入蒸熟的糯米、白砂糖混合发汗→搓揉制坯→包叶捆扎→蒸制→保温汗焖→出锅冷却 2. 生产操作要点: (1)淘洗、浸泡:将除杂后的糯米、黄豆、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净,再用35℃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待用(黄豆浸泡的时间稍长)。 (2)磨浆:把浸泡好的黄豆和粳米混合起来在石磨或打浆机上磨成稀稠适中的清浆备用。 (3)混合发汗:将蒸熟的糯米饭就直接倒入已磨好的米浆、豆浆内,加入适量的白砂糖调匀,加盖静置发汗约2小时。 (4)蒸制:将捆扎好的黄粑层层堆叠放在甑子内,用大火蒸6小时,将黄粑蒸熟透。 (5)保温旱焖:大火过后,文火保温旱焖15小时左右,至黄粑颜色变金黄色。 (三)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外形:粑角端正,捆扎松紧适当,黄粑无外露 色泽:剥去黄粑叶,黄粑表面黄亮油润,有光泽 气味及滋味:甜味适中,具有糯米、大豆固有的香味及包裹叶的清香。 组织形态:糯而不烂,去除包裹叶后,不沾手、不稀皮;外形完整、光滑、无裂纹;切片后组织紧密、细腻,晶莹闪光的糯米粒夹在其中;黄粑内外无杂质,无霉变 2. 理化指标: 水分 ≤46.0% 总糖(以蔗糖计) ≤15.0%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返回
清镇黄粑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操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专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所有页面
分类
帮助
工具箱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扫描二维码可以用手机浏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