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的版本间的差异
第5行: | 第5行: | ||
[[文件:95595.jpg|right|thumb|280px|巴拉圭:自然风光]] | [[文件:95595.jpg|right|thumb|280px|巴拉圭:自然风光]] | ||
− | ''' | + | '''[[巴]]拉圭共和国'''([[拼音]]:<span style="color:#FF00FF;">bā lā guī</span>), ([[英语]]:The Republic of Paraguay),位于[[南美洲]]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406,752平方公里。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三国为邻。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从北向南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丘陵、沼泽和波状平原,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西部为原始森林和草原。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为[[亚松森]](Asunción)。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 |
巴拉圭早期为印第安土著瓜拉尼人居住地。153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5月14日宣告独立。1865年,洛佩斯政府为扩大地盘,进攻当时巴西的西南地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对巴宣战。战争历时5年,巴拉圭战败,洛佩斯政府割地赔款,疆域缩小近一半,并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由红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1932至1935年,巴同玻利维亚为争夺[[石油]]资源发生查科战争,双方签订和平协定,巴得到查科地区四分之三的土地。1954年5月4日,军人斯特罗斯纳伙同红党右翼发动政变上台,实行军事独裁长达35年。1989年2月2日,巴第一军区司令罗德里格斯发动政变,推翻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并于同年5月当选总统。在1993年总统选举中,红党候选人瓦斯莫西获胜,成立1954年后第一届民选文人政府。1998年5月,红党总统候选人库瓦斯当选总统。1999年3月,副总统、红党主席阿加尼亚遇刺,库被迫辞职,参议长冈萨雷斯继任总统并组成以红党为主的联合政府。2003年4月,红党总统候选人杜阿尔特当选总统。2008年4月21日,反对党“争取变革全国联盟”候选人、前主教卢戈以40.83%的得票率当选总统,结束了红党连续执政61年的历史。 | 巴拉圭早期为印第安土著瓜拉尼人居住地。153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5月14日宣告独立。1865年,洛佩斯政府为扩大地盘,进攻当时巴西的西南地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对巴宣战。战争历时5年,巴拉圭战败,洛佩斯政府割地赔款,疆域缩小近一半,并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由红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1932至1935年,巴同玻利维亚为争夺[[石油]]资源发生查科战争,双方签订和平协定,巴得到查科地区四分之三的土地。1954年5月4日,军人斯特罗斯纳伙同红党右翼发动政变上台,实行军事独裁长达35年。1989年2月2日,巴第一军区司令罗德里格斯发动政变,推翻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并于同年5月当选总统。在1993年总统选举中,红党候选人瓦斯莫西获胜,成立1954年后第一届民选文人政府。1998年5月,红党总统候选人库瓦斯当选总统。1999年3月,副总统、红党主席阿加尼亚遇刺,库被迫辞职,参议长冈萨雷斯继任总统并组成以红党为主的联合政府。2003年4月,红党总统候选人杜阿尔特当选总统。2008年4月21日,反对党“争取变革全国联盟”候选人、前主教卢戈以40.83%的得票率当选总统,结束了红党连续执政61年的历史。 | ||
第250行: | 第250行: | ||
</div> | </div> | ||
</table> | </table> | ||
+ | [[Category:中文字典]] | ||
+ | [[Category:B音词语]] | ||
+ | [[Category:巴]] | ||
[[Category:国家]] | [[Category:国家]] | ||
第275行: | 第278行: | ||
[[Category:人文地理学]] | [[Category:人文地理学]] | ||
[[Category:历史地理学]] | [[Category:历史地理学]] | ||
− |
2018年6月26日 (二) 08:40的版本
巴拉圭共和国(拼音:bā lā guī), (英语:The Republic of Paraguay),位于南美洲的一个内陆国家,面积406,752平方公里。与阿根廷、玻利维亚和巴西三国为邻。地处拉普拉塔平原北部,巴拉圭河从北向南把全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丘陵、沼泽和波状平原,全国90%以上的人口集中于此;西部为原始森林和草原。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为亚松森(Asunción)。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
巴拉圭早期为印第安土著瓜拉尼人居住地。1537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1年5月14日宣告独立。1865年,洛佩斯政府为扩大地盘,进攻当时巴西的西南地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联军对巴宣战。战争历时5年,巴拉圭战败,洛佩斯政府割地赔款,疆域缩小近一半,并失去出海口,成为内陆国家。19世纪70年代后,由红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1932至1935年,巴同玻利维亚为争夺石油资源发生查科战争,双方签订和平协定,巴得到查科地区四分之三的土地。1954年5月4日,军人斯特罗斯纳伙同红党右翼发动政变上台,实行军事独裁长达35年。1989年2月2日,巴第一军区司令罗德里格斯发动政变,推翻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并于同年5月当选总统。在1993年总统选举中,红党候选人瓦斯莫西获胜,成立1954年后第一届民选文人政府。1998年5月,红党总统候选人库瓦斯当选总统。1999年3月,副总统、红党主席阿加尼亚遇刺,库被迫辞职,参议长冈萨雷斯继任总统并组成以红党为主的联合政府。2003年4月,红党总统候选人杜阿尔特当选总统。2008年4月21日,反对党“争取变革全国联盟”候选人、前主教卢戈以40.83%的得票率当选总统,结束了红党连续执政61年的历史。
目录
基本国情
国名 巴拉圭共和国(Republic of Paraguay, República del Paraguay)。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自上而下由红、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央正面为国徽图案,背面为财政玺。
国徽 呈圆形。圆面正中是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星,称为“五月之星”,纪念巴拉圭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于1811年5月14日获得独立。“五月之星”由象征胜利的棕榈枝和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环绕,绿枝下端由国旗三色带系扎。绿枝环外圆面上半部为西班牙文“巴拉圭共和国”。圆周由国旗三色圆环构成。财政玺亦为圆形,圆面中间图案有别于国徽,为一只金色狮子,其背后立一根“自由之竿”,竿顶有一顶“自由之帽”。
面积 406,752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7个省和1个特别区(首都亚松森)。
人口 638.2万(2010年)。95%为印欧混血种人,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8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 亚松森(Asunción),人口51.9万,夏季气温22—35℃,冬季气温12—22℃。
国家元首 总统卢戈于2012年6月22日被议会弹劾。同日,路易斯·费德里科·弗朗哥·戈麦斯(Luis Federico FRANCO Gómez)就任总统,任期至2013年8月。
重要节日 独立日:5月14日
历史
巴拉圭原为印地安人瓜拉尼族(Guarani)定居之地,1525年由葡萄牙人阿雷荷·加西亚(Alejo Garcia)发现,1537年西班牙殖民团体首建亚松森市。5年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也前往该地传教并教授土人农牧及手工艺。1767年西班牙殖民者把耶稣会教士驱逐。18世纪,巴拉圭地区是南美洲最大的人口集中地区。
1811年5月15日时巴拉圭脱离西班牙独立,由罗德里格斯遂行独裁统治。1840年法学教授洛佩斯(Carlos Antonio Lopez)继任后,始采较开放之政策,从事农工商业各项建设。1844年巴拉圭再设议会,已初具独立国家规模。
洛佩斯之子小洛佩斯(Francisco Solano Lopez)于1862年继掌政权,醉心军国主义。1865年至1870年间,巴拉圭发动了拉丁美洲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巴拉圭战争,在5年之间,巴拉圭因为与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所合组的联盟对抗作战,折损了全国约2/3的成年男子人口与诸多领土,也造成该国在战后半世纪经济停滞。
1932年至1935年年的大厦谷战争中,巴拉圭战胜玻利维亚,从玻国取得大片格兰查科地区。翌年巴玻战争之统帅埃斯蒂加里维亚出任总统,旋于1940年8月重颁宪法,分区治理,政治渐上轨道。
1947年巴国发生为期六个月之内战后由红党执政。1954年,属红党的斯特罗斯纳将军发动政变,同年9月当选总统,嗣获一再连任迄1989年2月,始为罗德里格斯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从此开始实行民主制度选举总统。
地理
巴拉圭全国面积为406,752平方公里,恰巧位于南美洲的中心地带。虽然巴拉圭为内陆国家,但巴拉圭河从北到南贯通国土中央,为国家经济及交通运输起了重要作用。巴拉圭河将该国分为东西两部份。西半部是恰可地区(Chaco),面积约247,000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61%,这个区域是大片草原,与邻国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的草原地区构成格兰查科大草原。
东半部则以起伏的地形著称,在一些河川下游区域多沼泽地及肥沃土地,并提供林业、农业与牛只养殖业的优良环境。
气候
巴拉圭属副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4.5℃,夏季为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底,平均气温达31℃,但偶尔会有几天超过40℃。冬季从6月至8月,平均气温在14.5℃左右。在伊泰普省及上巴拉那省等地区或会在夜间时低于摄氏零度。。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7个省(departamento)和1个特别区(首都亚松森)。
17个省(省后为省府)如下:
- 上巴拉圭省(Alto Paraguay) 奥林波堡(Fuerte Olimpo)
- 上巴拉那省(Alto Paraná) 埃斯特城(Ciudad del Este)
- 阿曼拜省(Amambay) 佩德罗胡安卡瓦列罗(Pedro Juan Caballero)
- 博克龙省(Boquerón) 菲拉德尔菲亚(Filadelfia)
- 卡瓜苏省(Caaguazú) 奥维多上校镇(Coronel Oviedo)
- 卡萨帕省(Caazapá) 卡萨帕(Caazapá)
- 卡宁德尤省(Canindeyú) 薩爾托瓜伊拉(Salto del Guairá)
- 中央省(Central Department) 阿雷瓜(Areguá)
- 康塞普西翁省(Concepción) 康塞普西翁(Concepción)
- 科迪勒拉省(Cordillera Department) 卡库佩(Caacupé)
- 瓜伊拉省(Guairá) 比亚里卡(Villarrica)
- 伊塔普亚省(Itapúa) 恩卡纳西翁(Encarnación)
- 米西奧內斯省(Misiones) 圣胡安包蒂斯塔(San Juan Bautista)
- 涅恩布库省(Ñeembucú) 皮拉尔(Pilar)
- 巴拉瓜里省(Paraguarí) 巴拉瓜里(PParaguarí)
- 阿耶斯总统省(Presidente Hayes) 阿耶斯镇(Villa Hayes)
- 圣佩德罗省(San Pedro) 圣佩德罗市(San Pedro)
重要城市
亚松森——巴拉圭共和国首都及最大城市。
东方市(Ciudad del este)——巴拉圭第二大城市,位于该国东南边境,与阿根廷及巴西边境为邻的重要商业城市,亦为南美洲知名的华人及阿拉伯侨民聚集地。
政治
巴拉圭实行民主共和制,采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及政府最高决策者,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国会由参议院及众议院两院组成。
卢戈执政以来,执政联盟内部松散,矛盾加剧,内阁成员更迭频繁。主要反对党红党不断积蓄力量,实力有所回升,依靠国会议席优势对政府形成牵制。2012年6月,巴北部发生警察与占地农民间的流血冲突,造成17人死亡。红党以卢戈处置不当为由,分别推动众议院和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对卢戈的弹劾案。卢戈被迫宣布辞职,但表示弹劾程序不符合法律程序。副总统弗朗哥接任总统,任期至下次大选前。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6月20日颁布。宪法规定巴为代议制国家。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不得连任。设副总统一名,现任副总统阿曼西奥·奥斯卡·丹尼斯(Amancio Óscar DENIS),蓝党,2012年6月28日当选,任期至2013年8月。
议会
分为参、众两院,参议员45人,众议员80人,均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本届议会于2008年4月组成。
参、众议长任期一年,每年改选。现任参议长豪尔赫·奥维多·马托(Jorge Oviedo MATTO),道德公民全国联盟,2012年6月当选。现任众议长维克托·博加多·冈萨雷斯(Víctor BOGADO González),红党,2010年6月当选,2011年6月连任,2012年6月再次连任。
政府
现政府由总统府秘书处和10个部组成。主要成员有(截至2012年6月政府更迭后):总统府秘书长:空缺、内政部长:卡梅洛·卡韦列罗(Carmelo CABALLERO)、外交部长何塞·费利克斯·费尔南德斯·埃斯蒂加里维亚(José Félix FERNÁNDEZ Estigarribia)、财政部长曼努埃尔·阿道夫·费雷拉·布鲁斯科蒂(Manuel Adolfo FERREIRA Brusquetti)、国防部长玛丽亚·利斯·加西亚·弗拉斯克里(María Liz GARCÍA Frasquerí,女)、司法和劳动部长玛丽亚·洛雷纳·塞戈维亚·阿苏卡斯(María Lorena SEGOVIA Azucas,女)、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长安东尼奥·埃里韦托·阿尔沃·索萨(Antonio Heriberto ARBO Sosa)、教育和文化部长奥拉西奥·加莱亚诺·佩龙尼(Horacio GALEANO Perrone)、公共工程和通讯部长恩里克·萨利姆·康塞普西翁·布萨尔基斯·卡塞雷斯(Enrique Salym Concepción BUZARQUIS Cáceres)、工业和贸易部长弗朗西斯克·何塞·里瓦斯·阿尔马达(Francisco José RIVAS Almada,留任)、农牧业部长恩索·卡多索·希门内斯(Enzo CARDOZO Jiménez,留任)。
司法机构
根据宪法,国家设司法委员会,由8人组成。最高法院由9名大法官组成,大法官由司法委员会提名并经政府同意后,由参议院任命。现任最高法院院长维克多·曼努埃尔·努涅斯·贝尼特斯(Víctor Manuel NÚÑEZ Rodríguez)。
政党
传统政党6个,主要有:
(1)真正激进自由党(PLRA,Partido Liberal Radical Auténtico):又称蓝党。执政党。有80万名党员。1977年从激进自由党分裂出来,自由党国际成员。斯特罗斯纳独裁时期该党持强硬的反政府立场,长期处于非法地位。1989年2月获合法地位。在工人、农民和知识界有一定影响。对内主张实行土改、发展民族经济,要求实行民主开放和国家的全面改造;对外主张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1999年3月同红党、全国聚会党组成联合政府,2000年2月退出联合政府。2008年8月上台执政。现任主席为布拉斯·安东尼奥·利亚诺·拉莫斯(Blas Antonio LLANO Ramos)。
(2)红党(Partido Colorado):又名全国共和联盟(ANR,Asociación Nacional Republicana)或国家共和党。反对党。1887年9月11日成立并执政到1904年。1948年再度执政。从1954年起连续执政至2008年。2002年3月,原党内“全国红色道德团结派”领导人奥维多将军脱离红党,另立公民道德全国联盟。公民道德全国联盟党内主要派别有:红色调解运动(Movimiento de Reconciliación Colorado)和民主共和行动(Acción Democrática Republicana)。2006年2月,时任总统杜阿尔特当选红党主席,但象征性就职后即辞职,第一副主席何塞·阿尔韦托·阿尔德莱特(José Alberto ALDERETE)接任党主席。在2006年11月举行的市政选举中,红党赢得包括首都和第二大城市东方市在内的半数以上市长席位。2008年4月21日,巴举行大选,红党败选,结束其连续执政61年的历史。目前红党仍为巴第一大党,现有160万名党员,现任主席莉莲·萨马涅戈(Lilian SAMANIEGO,女)。
(3)亲爱祖国党(PQ,Patria Querida):在野党。前身为亲爱祖国运动(Movimiento Patria Querida),2000年成立,2003年9月更为现名。主张推进全面变革,认为巴目前政治腐败是灾难性的。现任主席为企业家佩德罗·尼古拉斯·马拉阿·法杜尔·涅利亚(Pedro Nicolas Maraa FADUL Niella)。
(4)公民道德全国联盟(UNACE,Unión Nacional de Ciudadanos Éticos):反对党。2002年3月成立,由从红党分裂出来的红色道德全国团结派组成,自称有31万党员。现任主席为前陆军司令利诺·塞萨尔·奥维多·席尔瓦(Lino César OVIEDO Silva)。
(5)国家团结党(PPS,Partido País Solidario): 在野党。2001年由前全国聚会党领导人之一卡洛斯·阿尔韦托·费利佐拉·帕利亚雷斯(Carlos Alberto FILIZZOLA Pallares)创立并任主席。党员人数约2.5万。
(6)全国聚会党(PEN,Partido Encuentro Nacional):在野党。1993年5月大选前成立。党员约18万人。主要由独立派人士组成。该党政治上主张多元化,改变传统政党长期执政局面;经济上主张改革,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1999年与红党、真正激进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2001年,党领导人之一、前亚松森市长费利佐拉因不满该党留任联合政府宣布退党。现任主席为埃米利奥·卡马乔·帕雷德斯(Emilio CAMACHO Paredes)。
经济
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拉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首都亚松森和东方市,经济受气候及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随着伊泰普水电站的兴建,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80年代末期,经济陷入停滞。90年代后,巴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但未能改变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1996年起经济连续7年负增长,2002年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收入达近20年来最低。2003年后,受地区经济好转及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等影响,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出口、投资和消费逐渐转旺。
2008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巴经济增长大幅回落,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扩大,外汇储备和投资减少。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旱情缓解和国际农产品需求上涨,巴经济形势逐渐企稳回升。2010年以来,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239.4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4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4.0%。
货币名称:瓜拉尼(Guaraní)。
通货膨胀率:4.9%。
汇率:1美元≈4630瓜拉尼(2011年12月)。
失业率:7.6%。
资源
盐矿和石灰石储量较大,还有少量铁、铜、锰、铁钒土、云母、铌、天然气、铝矾土等。水力资源丰富。出产珍贵的硬质木材。
工业
工业基础薄弱,以向国内市场供应基本消费品的轻工业和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肉类罐头、面粉、饮料、烟草、柴油、石脑油等。2011年第一季度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
农牧业
农业是巴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2010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9%,全国45%的经济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农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主要农产品有大豆、棉花、烟草、小麦和玉米等。
畜牧业在巴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肉类需求增加,巴肉类出口大幅上升。2011年9月和2012年1月,巴国内两次爆发口蹄疫,肉类生产和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林业
森林覆盖率为39%。70%的森林资源集中在格兰查科地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森林遭大面积采伐,年均采伐面积达到50万公顷。2000年,森林砍伐面积10万公顷,造林面积5000公顷。2004年相关保护森林资源法律出台后,砍伐面积减为1.9万公顷。现仅保留95.9万公顷的天然林。
能源
石油依赖进口。自1998年底以来全部进口阿根廷产原油。1981年在首都亚松森附近建有日产7500桶油的炼油厂。近年,在靠近玻利维亚边界的查科地区发现储量丰富的天然气。巴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56000兆瓦。1973年巴拉圭同巴西达成协议在帕拉那河上合建伊泰普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400万千瓦(共有20台70万千瓦的涡轮发电机)。此外,巴还同阿根廷签订了关于合建亚西雷塔—阿皮培水电站协议,设计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并于1994年9月投产。
旅游业
旅游业是巴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外国游客主要来自欧美国家。近年来,受地区经济动荡等影响,巴旅游业收入逐年下降。2009年,巴拉圭共接待外国游客43.92万人,其中美洲游客39.4万人,欧洲游客3.47万人。
交通运输
铁路:总长1147公里。原由英国资本控制,1961年收归国有。1979年耗资6800万美元进行现代化改造。共有12条线路,中央铁路长441公里,连接首都和巴阿边境城市安卡尔纳森。
公路:总长9600公里,其中柏油路5100公里。泛美公路由亚松森市直通玻利维亚。2001年,全国注册机动车49.4万辆。
水运:主要港口是亚松森。国家商船队主要承担巴至阿根廷和乌拉圭的短途河运。此外,巴拉圭海外船运公司有班轮通往美国和欧洲一些主要港口。2000年运送出口货物204万吨,国内货物3300吨。
空运:截至2009年,巴拉圭共有14个设正规跑道的机场,其中2个为国际机场,分别位于亚松森和东方市。巴拉圭航空公司(LAPSA)原为国营,1994年政府出售了其80%股份。有定期航班通往阿根廷、乌拉圭、玻利维亚、比利时和美国。2009年载客量57万人次,货运量1.5万吨。
财政金融
截至2011年12月,巴外汇储备余额49.13亿美元。截至2011年2月,巴外债余额23.07亿美元。
对外贸易
2011年,巴拉圭对外贸易总额177.71亿美元,其中出口54.60亿美元,进口123.11亿美元。主要贸易对象国分别为巴西、乌拉圭、智利、阿根廷和美国、日本、荷兰、意大利等。主要出口产品为粮食、植物油、肉类等。
外国资本
巴拉圭政府积极引进外资。1991年制定国内外投资法,对外资实行特别优惠政策,规定5年内免缴95%的赢利税。外资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阿根廷,投资集中在食品、加工、纺织和化工行业。近年来,由于巴政局持续动荡,投资环境不断恶化,外资净流入额明显下降。2010年,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68万美元,同比增长171%。
人民生活
社会两极分化较严重。贫困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4.7%(2010年)。土地高度集中,不到1%的人占有全国75%以上的土地。基尼系数为0.568(2009年)。1996年通过立法规定建立国民医疗保障体系,至2007年仅覆盖了21.6%的人口。2009年,巴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3.0岁(男)、78.3岁(女)。政府投入医疗卫生领域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2004年)。2007年,每百户家庭拥有冰箱76.6台,电视机84.9台,洗衣机51台,空调14.9台,汽车24.3辆,固定电话18.6部,移动电话75部,11.2%的家庭拥有电脑,3%的家庭使用互联网。
军事
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由总统、全体内阁部长、武装力量参谋长和陆、海、空三军司令组成,总统任主席,国防部长任副主席。国防部为最高军事行政机关。此外,还设有武装部队资格评判特别委员会,由总司令、武装部队司令、总参谋长、陆、海、空三军司令和后勤部队司令组成,总司令任该委员会主席,主要职能是决定军官晋升和退役。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陆军和空军为一年半,海军两年。现任陆军司令阿达尔韦托·拉蒙·加尔塞特·马丁内斯中将(Adalberto Ramón GARCETE Martinez),海军司令胡安·卡洛斯·贝尼特斯·弗洛姆赫斯(Juan Carlos BENÍTEZ Fromherz),空军司令米格尔·克里斯特·雅各布斯少将(Miguel CHRIST Jacobs)。
2010年,巴全国总兵力约1.02万人,其中陆军7000人,海军2000人,空军1200人。
文化
新闻出版
主要报纸有:《彩色ABC》,日发行量7.5万份;《今日报》,日发行量4万份;《祖国报》,日发行量8000份;《论坛报》,日发行量3万份;《最新时刻》,日发行量4.5万份。
全国广播电台为国家电台,另有11个私营商业电台和5家电视台。
教育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全国有2所公立大学:亚松森国立大学和天主教大学,另有10所私立大学。宪法规定教育预算应占总预算的20%以上。政府自1990年起执行全国教育发展计划,开展扫盲运动。
外交
巴拉圭政府实行对外开放和多元化外交政策,愿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维护国家主权、人民自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等原则,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重视与拉美国家、特别是南方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的关系,努力参与地区事务和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同美国、西欧国家关系。
巴拉圭是联合国、77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国家组织、拉美经济体系、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联系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
2012年6月卢戈总统遭到弹劾并宣布辞职后,多数拉美国家及主要地区组织均对巴国会弹劾程序提出质疑,南共市宣布中止巴成员国资格,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及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谴责巴反对党行为是“政变”行为。
同美国的关系 巴政府重视与美关系。在打击国际犯罪、缉毒合作、反恐问题上与美积极配合,但在出兵伊拉克、向古巴派遣人权观察员及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等问题上未给予美支持。2005年8月,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巴,双方就建立“美巴战略关系”达成共识,美巴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5月和7月,巴副总统卡斯蒂略尼及外长拉奇德先后访美。同年,美巴在巴境内共举行13次联合军事演习。2007年4月,美助理国务卿香农访巴,6月巴外长访美,会见国务卿赖斯,双方就共同打击贩毒达成共识。2008年10月,卢戈总统访问美国。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特使、国务院西半球事务助理国务卿巴伦苏埃拉两度访巴。
同巴西的关系 巴拉圭同巴西保持传统的友好关系。巴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巴拉圭有较大影响,是巴拉圭在南方共同市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签订有多项双边合作协定。2007年5月,巴西总统卢拉访问巴拉圭。2008年9月,卢戈总统访问巴西。2010年5月,卢戈总统访问巴西。2011年1月,巴西外长帕特里奥塔访问巴拉圭。6月,巴西总统罗塞芙访问巴拉圭并出席第41届南共市首脑会议。
同阿根廷的关系 巴拉圭同阿根廷长期保持着良好的睦邻关系。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水电合作上成果显著。2010年5月,卢戈总统赴阿城市卡达莱斯出席南美国家联盟特别首脑会议。8月,阿外长蒂梅尔曼对巴进行工作访问。
同其它拉美国家的关系 巴拉圭同拉美各国关系稳步发展。2008年6月,当选总统卢戈访问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2009年6月,卢戈总统访问古巴,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访巴。7月,巴主办第37届南共市首脑会议,卢戈总统访问玻利维亚。8月,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访巴。2009年12月和2010年3月,卢戈总统两度访问智利。2011年,卢戈总统访问古巴、海地、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并出席委独立200周年庆祝活动。2012年2月,卢戈总统访问阿根廷,外长拉腊访问古巴。3月,巴主办南美国家联盟外长会议。4月,卢戈总统赴哥伦比亚城市卡塔赫纳出席第六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
同日本的关系 巴与日本一直保持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日本是巴最大的援助国。在巴有日侨约7000人。2010年1月,巴外长拉科戈纳塔赴日本东京出席第四届东亚—拉美论坛外长会议并访问日本。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巴政府向日提供援助。6月,日本外相松本刚明访巴,双方签署《粮食安全合作协议》。8月,日本向巴提供1900万美元援助,用于为偏远地区修建饮用水等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