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中非的源代码
←
中非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你刚才请求的操作只对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开放:
用户
您可以查看并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font size=-1>'''→''' 这里是“'''中非共和国'''”条目,“中非”还有其他涵义,见'''[[中非(同义条目)|同义条目]]'''</font size> [[文件:94476.png|right|thumb|300px|中非共和国国旗]] [[文件:94475.png|right|thumb|150px|中非共和国国徽]] '''中非共和国'''([[汉语拼音]]:Zhongfei Gongheguo;[[英语]]: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法语]]: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桑戈语:Ködörösêse tî Bêafrîka),位于中部[[非洲]]的一个内陆[[国家]],处于北纬2°3′与11°12′之间及东经13°15′与27°之间。其前身为法属乌班吉-夏利领地(Territoire d'Oubangui-Chari),是[[法国]]位于非洲的殖民地之一。邻国从西边起依顺时针方向,分别为[[喀麦隆]]、[[乍得]]、[[苏丹]]、[[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与[[刚果共和国]]所包围。中非成立于1958年12月,初期为半自治的政府型态,并且在1960年8月13日正式宣布独立。首都[[班吉]](Bangui)是一位于[[乌班吉河]](Oubangui)沿岸的边境城市。 中非共和国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6℃。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 公元9-16世纪,曾建立班加苏、腊法伊和宰米奥等三个部落王国。1891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10年被划为法属赤道非洲领地,称乌班吉沙立。1958年12月1日成立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3日宣告独立,成立中非共和国。1976年12月成立中非帝国。1979年9月废除帝制,恢复共和。1991年实行多党民主制。1993年9月昂热-菲利克斯·帕塔塞在首次多党大选中当选总统,帕并于1998年蝉联总统。2003年3月,前总参谋长弗朗索瓦·博齐泽·杨古翁达率部攻占班吉,推翻帕塔塞政权,次日就任总统。 == 基本国情 == '''国名''' 中非共和国(TheCentral African Republic,La République Centrafricaine)。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四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和一个竖长方形构成。横长方形自上而下依次为蓝、白、绿、黄四色,红色竖长方形将旗面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旗面左上角有一颗黄色五角星。蓝、白、红三色与法国国旗颜色相同,表示中非与法国的历史关系,还象征和平与牺牲精神;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征热带草原和沙漠。五角星是指引中非人民奔向未来的灿烂之星。 '''国徽''' 中非共和国国徽中心图案为一面盾徽,中间小盾象征中非共和国在非洲的位置;四个象限分别为象头、大树、钻石和黑人的手(独立时执政党“黑非社会发展运动”的标志),左右有国旗。上方有升起的太阳(太阳上的日期1958年12月1日为成立“自治共和国”的日子)和以桑戈语书写的“天下人人平等”绶带。下方饰带上以法语书有国家格言“统一、尊严、勤劳”和马耳他十字勋章。 '''面积''' 62298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6个省、1个直辖市(首都班吉),省以下设69个县。 '''人口''' 480万(2012年)。全国共有60多个民族,主要有巴雅、班达、班图、乌班吉人、恩格班迪等,其中巴雅族人数最多,班达族分布最广。官方语言为法语、桑戈语。居民20%信奉天主教,15%信基督教新教,5%信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首都''' 班吉(Bangui),人口约73.4万(2012年)。最炎热的月份是2月,气温21~34°C。最凉爽的月份为7~8月,气温21~29°C 。 '''国家元首''' 原总统弗朗索瓦·博齐泽·杨古翁达(François Bozizé Yangouvonda)于2013年3月24日被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推翻。 '''重要节日''' 独立日:8月13日;国庆日:12月1日。 == 历史 == 中非原为贩售黑奴的交通要道,1894年纳入法属刚果,1903年为法属乌班吉‧夏利领地(Territoire d'Oubangui-Chari),1910年属法属赤道非洲,1958年成立自治政府,之后成为半自治的中非共和国(Répulique Centrafricaine),Barthelemy Boganda为首任总理,1959年Barthelemy Boganda死于空难之中,大卫·达科(David Dacko)继任为总理。 1960年8月13日中非共和国独立后,大卫·达科出任临时总统,不久成为该国首任总统,实施一党专政。1965年12月31日晚上,陆军参谋长博卡萨上校发动政变推翻达科,博卡萨在次日自立为总统。博卡萨上台后推行暴政,人民苦不堪言。1976年12月4日,博卡萨自封皇帝,改国名为中非帝国,并在次年12月4日举行盛大的加冕礼。1979年9月20日,前总统达科趁博卡萨出国访问利比亚之际,在法国军队协助下发动政变推翻博卡萨,达科再次出任总统,并恢复国名为中非共和国。1981年9月,安德烈·科林巴将军发动政变推翻达科,自任国家元首。1993年,中非举行历史上首次民主选举,昂热-菲利克斯·帕塔塞当选总统。2003年3月,前武装部队参谋长弗朗索瓦·博齐泽的部队攻入首都班吉,帕塔塞政府被推翻,博齐泽自立为总统。博齐泽在2005年总统选举中胜出。曾经接待流亡的海地总统阿里斯蒂德。 原订于2010年4月的总统选举被无限延期。近年常遭受圣主抵抗军的侵扰,联合国安理会、周边各国和美国协助其打击叛军。 == 地理 == [[文件:94472.png|right|thumb|280px|中非共和国地图]] 中非共和国位置在北纬三度至十一度间,这个国家位在非洲大陆的中心,为南来北往、东西行走必经之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全国总面积625900平方公里。中非东北和苏丹接壤,东接南苏丹,南界刚果民主共和国,西南邻刚果,西接喀麦隆,北和查德毗连,距海约一千公里,是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境内地势高亢,丘陵起伏,平均海拔约七百米,是非洲中南部的高原地带。 === 水系 === 中非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乌班吉河、沙利河、洛公河和曼波河(Mambere)等,河谷地势较平,两岸以外都是山地和高原。 === 气候 === 中非共和国北部属于热带莽原气候,南部则为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约摄氏27.8度(华氏82度)。南部一带,雨季长达八个月,雨水丰富,最南部年雨量约一千两百毫米,河谷附近地带,也很潮湿,适于农耕。 == 行政区划 == 全国划分为16个省、1个直辖市(首都班吉),省以下设69个县。 16个省为: [[文件:94471.jpg|right|thumb|280px|中非共和国:上科托省一景]] # 翁贝拉-姆波科省(Ombella-M'Poko) # 洛巴耶省(Lobaye) # 瓦卡加省(Vakaga) # 巴明吉-班戈兰省(Bamingui-Bangoran) # 纳纳-格里比齐省(Nana-Grébizi) # 瓦姆省(Ouham) # 纳纳-曼贝雷省(Nana-Mambéré) # 瓦姆-彭代省(Ouham-Pendé) # 曼贝雷-卡代省(Mambéré-Kadéï) # 桑加-姆巴埃雷省(Sangha-Mbaéré) # 凯莫省(Kémo) # 瓦卡省(Ouaka) # 下科托省(Basse-Kotto) # 上科托省(Haute-Kotto) # 姆博穆省(Mbomou) # 上姆博穆省(Haut-Mbomou) === 重要城镇 === * 班吉(Bangui)- 中非共和国首都 * 比劳(Birao) * 布里亚(Bria) * 亚林加(Yalinga) * 奥博(Obo) * 班巴里(Bambari) * 班加苏(Bangassou) * 布阿尔(Bouar) * 贝贝拉蒂(Berberati) == 政治 == 中非实行多党制后,政局长期动荡,曾发生多次兵变和政变。博齐泽执政后,迅速稳定国内局势,成立过渡政府和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实行为期两年的过渡期。中非主要政党和社会团体对博政权表示支持。2004年12月,中非举行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2005年3-5月,中非顺利举行总统和立法选举,博齐泽正式当选总统,6月成立新政府,过渡期结束。博齐泽上任以来,中非局势基本稳定,但部分叛乱武装活跃在北部地区。2006年10月和2007年3月,叛军“争取团结民主力量联盟”两度占领东北部瓦卡加省首府比劳市,后被击退。2007年2月和4月,中非政府分别与两支叛军“人民民主阵线”和“争取团结民主力量联盟”签署和平协议。2008年5月,中非政府与另一支叛军“恢复民主人民军”签署停火协议。12月,中非举行全国包容性政治对话,就政治和解、解武复员和经济重建等达成共识。2009年和平进程取得积极进展。1月,“共识政府”成立,吸纳了7名反对党和武装反对派成员入阁。6月,反政府武装“争取正义与和平爱国者同盟”承诺停止一切颠覆政府的活动。2011年1月23日,中非举行总统选举。现任总统博齐泽以64.37%的得票率连任总统。2012年12月,“争取团结民主力量联盟”等数支反政府武装组成联盟,连续攻占北部和中部多座城市,中非安全形势恶化。2013年1月11日,中非各派在加蓬利伯维尔举行谈判,并签署了《停火协议》等文件。根据协议,2013年2月3日,中非全国联合政府成立。3月24日,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武力推翻博齐泽政权。 === 宪法 === 博齐泽上台后,废除了1995年1月15日颁布的宪法。2004年12月5日,中非举行全民公决通过了新宪法。主要内容包括: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总统是最高行政长官;任免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免内阁成员及军、政官员;召集并主持内阁会议;主持最高防务委员会和最高司法委员会;有权宣布15天的紧急状态,并行使特别权力。总统临时不能视事,由总理代行其职权。总统缺位,应在45至90天内选举新总统,其间由国民议会议长代行职权。总理为政府首脑,负责落实总统制定的总政策。议会有对政府提不信任案和弹劾政府的权力,不信任案通过后,政府必须立即向总统辞职。 === 议会 === 根据新宪法规定实行一院制,称为“国民议会”。议会主要职责包括:通过法律和法令;依法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批准或废止国际条约和协定;授权宣布战争状态;由审计法院辅助负责审计工作。议会与总统、政府共同享有立法创议权。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享有豁免权。本届国民议会于2011年1月和3月经立法选举两轮投票产生,共有105名议员,总统多数派联盟获80席,其中博齐泽领导的劳动党占61席。5月3日,议会全体会议选举塞莱斯坦·勒鲁瓦·加翁巴莱(Célestin Leroy Gaombalet)连任议长。 === 政府 === 根据2013年1月中非各派在加蓬利伯维尔达成的协议,中非全国联合政府于2月3日成立,成员共33人。3月24日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夺取政权后,宣布解散政府,总理尼古拉·蒂昂盖伊(Nicolas Tiangaye)留任。 === 司法机构 === 主要司法机构有宪法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审计法院、仲裁法院、普通法院和法庭等。共和国总统保障司法独立,主持全国最高司法委员会、行政法院咨询委员会会议。2005年9月,博齐泽总统任命马塞尔·马隆加(Marcel Malonga)和达米埃纳·纳娜雷(Damienne Nanare,女)为宪法法院正、副院长。 === 政党 === 现有合法政党40多个,主要政党情况如下: * '''劳动党'''(Parti KWA NA KWA,KNK):原名KNK全国联合会(Convergence Nationale - KWA NA KWA,KWA NA KWA系博齐泽总统竞选口号,在桑戈语中意为“劳动,艰苦地劳动”)。2004年12月为支持博齐泽参加总统选举成立,由支持博参选的中小政党、社会团体、民间协会和独立人士等组成。全国代表大会是最高决策机构,下设全国执行局,为最高领导机构。2009年8月更名为劳动党,博齐泽任党主席。11月举行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现任总书记为路易·奥盖尔·恩盖库蒙(Louis Oguère Ngaïkoumon)。 * '''中非人民解放运动'''(Mouvement de Libération du Peuple Centrafricain,MLPC):前执政党,现第一大反对党。1978年成立,1981年取得合法地位,同年9月被科林巴政权取缔,1991年4月恢复活动,同年10月恢复合法地位。1993年党主席昂热-菲利克斯·帕塔塞(Ange-Félix Patasse)在首次多党选举中当选总统,该党成为执政党。2003年帕被博齐泽推翻后流亡国外。2007年6月,该党召开代表大会,前总理马丁·齐盖莱 (Martin Ziguélé)当选党主席。2009年6月召开特别党代会,将前党主席帕塔塞永久开除出党。 * '''中非民主联盟'''(Rassemblement Démocratique Centrafricain,RDC):主要反对党之一。1987年2月成立。创始人、主席为前总统安德烈·科林巴(André Kolingba)。科林巴因病旅居巴黎后,分裂为正统派和革新派。2010年2月,科因病在巴黎逝世。 * '''恢复民主人民军'''(Armée pour la Restauration de la Démocratie,APRD):原反政府武装,现反对党。2005年12月成立,系亲帕塔塞武装力量,成员包括MLPC亲帕势力和部分民兵组织。政治局系最高领导机构,前防长德马福特任主席。2008年5月与政府签署一揽子和平停火协议。10月,博齐泽总统特赦德。12月,德参加包容性政治对话,当选解武、复员、重新安置委员会主席,将APRD注册为合法政党。 === 重要人物 === 弗朗索瓦·博齐泽·杨古翁达: 总统。1946年10月14日出生于加蓬穆依拉市。曾在法国多所军事院校学习。博卡萨执政时期,1973-1980年历任总统副官、国防部办公厅主任、空军司令、副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1981-1982年在科林巴政府中任新闻和文化部长。1982年因涉嫌政变被迫流亡乍得、法国、德国、利比亚、贝宁。后被指控合谋推翻贝宁总统克雷库遭逮捕并被引渡回国,1989年被科林巴总统关押,1991年获释。1993年竞选总统失败。1996年被帕塔塞总统任命为中非武装力量总参谋长。2001年11月被控参与前总统科林巴发动的未遂政变,后流亡乍得。2003年3月武力推翻帕塔塞政权上台执政。2005年5月正式当选总统,2011年1月蝉联。2013年3月24日,被反政府武装联盟“塞雷卡”推翻。 == 经济 == 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80%以上的工业品靠进口。钻石、咖啡、棉花、木材是经济四大支柱。20世纪90年代初曾三次同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达成协议,执行结构调整计划。因政局持续动荡,经济不断恶化。2002年10月和2003年3月的两次战乱使困顿中的中非经济再受摧残,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安全得不到保障,生产无法正常进行,经济损失达1万亿非郎。博齐泽总统上台后,整顿林、矿业,严格审查并重新签发开采许可权,打击偷税漏税,加大整治贪污腐败的力度,努力争取外援。受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中非木材、钻石出口收入大幅下降,经济受到一定影响。2009年6月,中非达到重债穷国减债倡议完成点,获得7.63亿美元债务减免。近年来,中非经济增长缓慢,政府财政仍十分困难。201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1.6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2美元 经济增长率:3.1% 货币名称:中非金融合作法郎(FCFA,简称非洲法郎) 汇率:1美元=471.9非洲法郎 通货膨胀率:1.3% === 资源 === 矿产主要是钻石,分布地区占全国面积的1/2。此外还有铀(储量2万吨)、铁(储量350万吨)、黄金、铜、镍、锰、铬、锡、汞和石灰石(储量800万吨)等。北部地区发现有石油。森林面积1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可采面积2.8万多平方公里,木材储量约9000万立方米,盛产热带名贵木材。水力资源丰富。北部和东部有大象、犀牛等野生动物资源。 === 工矿业 === 2009年工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7%。加工工业十分落后。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首都班吉,以生产进口替代产品为主。主要工业有:食品加工、机械组装(自行车、摩托车等)、日用化工、电力、卷烟、啤酒、纺织、皮革等。出口行业主要为农产品及木材加工。矿业目前限于钻石和黄金开采,以手工操作为主,2009年钻石产量为29.2万克拉。 === 农林业 === 2006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7%,全国从事农业的人口180万。可耕地约650万公顷,已耕地约60万公顷。 林业一度发展较快,2000年出产原木约80.6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超过钻石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由于国内形势不稳,2003年木材出口大幅削减,2004年有所回升。中非政府出台森林法,对未按期递交月度生产和出口报告的公司实施制裁。 === 交通运输 === 无出海口,亦无铁路,空运规模很小,主要靠公路和河运。 公路:总长24578公里,其中国家级公路5400公里,地方公路3910公里,乡村便道15268公里。由于遭受战乱及长年失修,多数道路状况不佳,在雨季更难以通行。目前,欧盟和日本政府出资390万美元帮助中非政府修复连接班吉和喀麦隆港口城市杜阿拉的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柏油路,截至2006年底,已修复1400公里。2005年12月,中非政府设立公路维护基金,负责保养和维护国家公路网,资金来源是公路和燃油税及出资者拨款。2006年4月,欧盟提供750万欧元用于修复班吉公路网。2007年欧盟提供5500万欧元用于修建中非西部至喀麦隆169公里的公路,非洲开发银行提供 1.65亿美元用于杜阿拉公路网建设。 水运:内河航运对外贸起重要作用。全国共有内河航道7080公里。进出口物资多由水路经刚果(布)运输,乌班吉河(刚果河支流)是主要的国际运输线,班吉是全国最大的河港,年吞吐量约30万吨。2002年水运货物仅4.1万吨。 空运:有12个中型机场和50几个简易机场。年均客流量为10万人次。班吉姆波科为国际机场。有定期航班通往巴黎、杜阿拉、恩贾梅纳等地。 === 财政金融 === 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 === 对外贸易 === 主要出口木材、钻石、咖啡、棉花和烟草,进口轻工、纺织、粮油食品和石油产品。2011年,中非主要出口对象是比利时、中国、摩洛哥、刚果(金)、法国;主要进口对象是韩国、荷兰、法国、喀麦隆、土耳其。 === 外国援助 === 法国是中非的最大援助国,1997年以前每年向中非提供援助达6000~9000万美元。1997年起法对中非援助急剧下降至每年3000万美元左右,但仍占中非所获外援总额的30%左右。2006年法国与中非政府签订三期总额为1280万欧元的援助协定。多边援助主要由联合国有关机构和欧盟提供。 200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中非制订了三年总额为5600万美元的援助计划,并就中非重债穷国资格问题起草报告。2007年9月,中非达到重债穷国减债计划决策点。2008年,国际社会承诺向中非提供4亿美元援助,实际到位约32%,其中美国提供了总额为1500万美元物资援助和600万美元援款;欧盟承诺在第10期欧洲发展基金项下提供1.3亿欧元援助,用于未来5年合作计划。2009年6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非达到重债穷国计划完成点,获免7.63亿美元债务。 === 人民生活 === 人均寿命39岁。职工最低工资1.3万非洲法郎,公职人员还享受相当于工资10%的补贴。医疗卫生落后,全国仅有医疗机构786个,其中117家为私营,公共卫生从业人员3314名,其中护理人员1915人,平均每1.25万人拥有一名医生。65%的人口能在5公里范围内就医。平均1075人占有一张病床,首都和外省的医患比例分别为1:6000和1:90000。产妇死亡率11‰,婴儿死亡率115‰。中非为疟疾和爱滋病高发区,2005年成人爱滋病感染率为10.7%,居世界第十。2010年人文发展指数在世界169个国家中排名第159位。 == 军事 == 1960年独立后在法国帮助下创建军队,全国划分为四个军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两年。 博齐泽执政后对军队进行重组,2006年武装力量共3150人,其中陆军和总统卫队共2000人,空军150人,宪兵1000人。总参谋长朱勒·贝尔纳·旺代(Jules Bernard OUANDE)。 == 文化 == === 中非阿卡俾格米人的口头传统 === 阿卡人(全称:阿卡俾格米人)目前居住在中非共和国西南部,是一个大约5000人的部族。他们是中非最早期的居民。阿卡人的口语传统非常独特,他们的音乐传统完全不同于周边民族,并且区别于非洲大陆上任何地方的音乐。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四声部的复调音乐。尤其不同凡响的是,所有阿卡人,都通晓这种声乐技巧,包括孩子。他们对这种口语传统经常实践并极其熟练。 音乐和舞蹈向来都与阿卡居民的社会文化活动密不可分。阿卡人的口语传统与全部社会文化事件相关联,其组成部分包括一整套完整的阿卡族仪式,具体地说,它们是阿卡地区各种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种与狩猎、领地划分、集会、新营地落成、葬礼等有关的仪式或活动都少不了这种艺术。 阿卡人的口语重视自然表现,与记谱的复调音乐不同,阿卡人表演的这种复调声乐允许演唱者即兴发挥。不像其他复调音乐记录在纸上,阿卡人常常是有感而发或即席创作。他们创造了十分复杂的音乐形式,在表演的过程中,每个演唱者都可以变换声音,产生大量的变调,让听众感到音乐在持续不断地变化。这种演唱一般要用打击乐和弦乐伴奏,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乐器。 在手工制作的乐器中,最常用的有堂堂鼓(enzeko)、一种竖琴(geedalebagongo)和一种单弦弓(mbela)。他们唱歌为的是传承知识,从而增强集体凝聚力、保持群体价值观。舞蹈则伴随掌声的节奏来表演,舞蹈既有男人跳的,也有男女混合的,还有夫妇的,甚至独舞,根据仪式而定。伴奏通常根据不同的环境氛围而使用各式各样的打击乐器。总之跟着节奏击掌起舞。舞蹈动作来源于俾格米人的日常生活、动物形态及森林狩猎等。 阿卡人的口头传统世世代代完全依靠口头传承。儿童在十分年幼的时候就参加仪式活动,使得这种音乐知识在整个族群中保存下来。 阿卡人细心经营着他们的复调音乐,这一音乐传统在世世代代都得到成功的保护,几岁的孩子也同样承担继承的任务。但阿卡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强烈地被今天的迅速改变的社会所破坏。社会急剧的变迁对阿卡人的生活方式有着破坏性的影响,由旅游过度开发引起的森林采伐、农村迁徙、收音机里现代音乐的冲击、民俗的削弱是致使传统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这一切致使阿卡人的口语传统中很多传统的风俗正在逐渐地消失。 === 民俗 === 中非是个多民族国家,主要部族30多个,划分为10个较大的部族居住区域,主要有巴雅、班达、班图、乌班吉人、恩格班迪部族居住区等,其中巴雅族在各部族中的人数为最多,班达族人分布最广。在距首都班吉80公里处的洛巴耶省,还居住着一群比克迈族人(即称小矮人)。从历史来看,各部族之间没有较大规模的冲突。民俗民风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婚前彩礼'''(又称嫁资) 当地男女结婚前,很重要的一环是男方要给女方出嫁资,嫁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现金、首饰、衣料、牛、羊等。男女双方家庭把有无出嫁资(货币或实物)的传统形式视为能否联姻的重要依据,只有男方给女方出了嫁资,才能将女方正式娶回家。否则,一旦婚后女方变卦,她将借嫁资问题对男方家庭纠缠不休,不达目的,不会轻易善罢甘休,到那时,男方将为婚前未给嫁资而后悔莫及。 当地举行婚礼形式有两种:一是宗教仪式的教堂婚礼;二是邀请所在区域的市长主持的世俗婚礼。多数仅选择其中一种,少数人婚礼两种形式都采纳,并先后举行。 '''丧葬习俗''' 中非人的丧葬习俗比较复杂,一旦家庭不幸有人过世,最首要的一项是葬前守灵活动,死者为男性的,家庭为其组织三天守灵活动,死者为女性的,家庭要为其组织四天守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为死者唱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葬歌、跳葬舞,尤其是下葬前夕夜,守灵活动达到高潮,死者生前的所有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轮流守灵,通宵达旦。死者被下葬后,按家庭经济实力,还要再延续数日。而后,待死者满四十一天时,原班人马要为其举行最后一次祭拜活动,不过仅限一晚。 '''脸面刺痕''' 在一些部落,尤其是北部靠乍得边境地区,青年男女从少年过渡到成年人阶段,均要进行刺伤面部仪式。目的是让面部留下疤痕,作为区分不同部落的特殊标记,易于辨认。 '''包皮环切术''' 过去,在偏远山区,当男孩尚未成年前,村里的长者要把他们全部召集到一起,送到深山老林中,与世隔绝,不准与外界有任何联系,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割包皮仪式,其间不乏有人不幸身亡,那死者必须被埋葬在丛林或河段深处。现在,此传统习俗逐步被文明和科学取代,一般男孩到三岁时,其父母将带其到医院进行正常的包皮环切术。 === 新闻出版 === 官方日报《桑戈阿非利加报》,1986年7月1日创刊,原称《团结报》,1994年7月17日改为现名。发行约1000份。 中非新闻社1974年5月建立,出版《电讯稿》。 中非广播电台1958年12月创建。 中非电视台建于1972年,每天播放4小时,只有首都班吉和姆拜基市可收看节目。 == 教育 == 大、中、小学均实行免费教育。2002至2003年的政局动荡影响了教育系统正常运作。2005年成年人文盲率48.6%。男生小学入学率78%,女生37%。男生中学入学率17%,女生6%。全国共有6所大学。班吉大学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创办于1969年,有学生7000人,设有法律、经济、文学、人文科学、医学和理科系,以及实用语言和数学教学研究所等,许多毕业生进入行政机构。 == 旅游 == 大自然赋予了这个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种气候不同的地区也相应地生长出各种不同的植被:南部有茂盛的森林;中部有繁茂的大草原;北部有绿草覆盖的草地。同时,中非还生存着大量各种野生动物——几乎包括整个非洲所有的动物种类:大象、麋鹿、大捻角羚、邦戈羚羊、丛林水牛和草原水牛、大猩猩、黑猩猩、鳄鱼、河马等。植被的类别决定了该地区所盛产的野生动物的种类和大小,而动物群的重要性和多样性也使得这里发展出很多的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北部地区的马诺沃贡达圣佛罗里斯国家公园(Manovo-Gounda Saint-Floris National Park),该公园面积为17400平方公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到世界遗产中。每年干旱季节来临的时候,公园的加塔湖(Gata Pool)里就会聚集起世界上最壮观的河马群;位于北部地区、占地面积为10700平方公里的巴明吉·班戈兰国家公园(Bamingui-Bangoran National Park);位于西南地区、占地面积为1222平方公里的Dzanga-Ndoki国家公园;以及位于茂密、潮湿热带雨林中的Dzanga-Sangha特别森林保护区,此公园占地面积为3159平方公里,是一个特别准许观赏大象的旅游区,除了普通的动物种类之外,您还可以在这里追踪大猩猩的足迹,观赏邦戈羚羊。 座落在恩戈托森林(Ngotto forest)中央的Mbaéré-Bodingué保护区占地面积为733平方公里,其全部领土位于Sangha-Mbaéré辖区中Mbaéré河与Bodingué河的交界处。由于这里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各种多姿多彩的旅游活动机会(森林漫步、观赏蝴蝶、生态博物馆、划独木舟前行等),这个保护区非常值得一游。其中,保护区内的水生动物群以丰富的鱼类为特色,如复齿脂鲤(Mboto)、鍚伯鲶(Makélélé)、尼罗尖吻鲈(Captian)、长颌鱼(Kpété)和hydrocyion(Mbenga)等。 === 瀑布 === * 博阿利(Boali)——博阿利瀑布; * 坎博(Kémbé)——科托瀑布(Kotto); * 博卡兰加(Bocaranga)——朗克勒农瀑布(Lancrenon); * 昆巴拉(Koumbala)——马塔基尔瀑布(Matakil); * 卡莫特(Camot)——Toutoubou瀑布; * 姆拜基(Mbaiki)附近——Mbéko瀑布; * 姆拜瀑布(Mbi); * 卡加班多罗(Kaga-Bandoro)——纳纳瀑布(Nana)。 === 温泉 === 中非共和国有很多从地下喷射而出的温泉,其温度超过50度。它们中最出名的有:黛寇尔(Dékoua)——Dissikou温泉;Nzako——Nzako温泉(姆博穆辖区);卡加班多罗——Grévai Paméa温泉。 === 洞穴 === 在瓦达(Ouadda)(上科托辖区)、洛巴伊(Lobaye)、上姆博穆(Haut Mbomou)、Maigaro、布阿尔(Bouar)(纳纳·曼贝雷辖区)等地有很多美丽的洞穴,其中的一些地下洞穴还可以容纳上千名游客。 === 名胜 === 历史纪念碑 中非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性纪念碑,如:布阿尔的巨石遗址、恩代莱(Ndélé)的Scnoussi苏丹纪念碑、班吉的巴泰勒米·波冈达(Barthélémy Boganda)纪念碑和他位于博班吉(Bobangui)的陵墓、巴尼亚(Bania)的萨沃尼昂·德·布拉柴(Savorgnan de Brazza)纪念碑、班加苏(Bangassou)的利奥塔德(Liotard)纪念碑和卡加班多罗的Crampel墓穴。 贝伦格遗址 是中非第一任君主BOKASSA的皇家法庭。 博物馆 中非共和国有3个国家博物馆:班吉的巴泰勒米·波冈达(Barthélémy Boganda)博物馆、位于西部地区446公里处的布阿尔(Bouar)博物馆和距离班吉600公里远的贝贝拉蒂博物馆。这3个人种志类型的博物馆收藏了一些具有中非共和国文化和生活方式代表性的有趣物件。 === 手工艺品和艺术品 === 中非共和国境内随处可见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在瓦卡(Ouaka)地区(班巴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工匠们的高超艺术成果,如编织物(中东布地区)、陶器(全国范围)、雕刻品(西南地区)、锻造物件、葫芦上的烙画(瓦姆地区)等。 各艺术领域(绘画、雕刻(黑檀木、柚木)、陶器等全国范围内的领域)纷纷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锡布(Sibut)已逝艺术家Ramadan、班吉的艺术家Jean Tubin、Michel Wabanga和Josué Daikou。由于国家民族的多样性,也成就了中非共和国民间传说的多姿色彩。同时,这种多样性也通过歌曲、舞蹈、故事和传奇等表现出来。中非共和国的舞蹈类型非常丰富、多样且颇具原始独创性(通过其使用的衣物表现),约有40支传统舞蹈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团体,最有名的是:Ongo-Brotto(瓦卡)、Ngarké(瓦姆和瓦姆-彭代)、Yangbabolo(下科托和姆博穆)、Mondjombo、Pygmies、Montenguene(洛巴伊)、Labi(纳纳-曼贝雷)、Ndjoboko(桑加-姆巴埃雷)、Lengué和Kponingbo(姆博穆和上姆博穆)、Kèkè-Nahoro和Pygmies(曼贝雷-卡代)。您可以在班吉领略到大部分传统舞蹈团体的真实表演。 == 外交 == 奉行睦邻友好、不结盟和多元化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本国利益服务。以争取外援为重点积极展开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西方国家及国际与地区组织关系。 '''同法国的关系''' 同法国保持传统的密切关系。独立后与法国签订十多个双边合作协定。法是中非最大的援助国和主要经贸伙伴。2005年,法国对中非的官方援助占中非所获外援总额的36%。2003年3月博齐泽执政后,法国率先承认博齐泽政权,两国关系持续发展。2007年11月,博齐泽总统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2008年1月,法国国防部长莫兰访问中非。2010年4月,法负责合作和法语国家事务的国务秘书儒昂代访问中非。7月,博齐泽总统出席法国国庆庆贺活动。 根据两国防务协定,法国曾在中非设有军事基地。1997年8月,法关闭在中非的两个军事基地,1998年4月15日法驻军正式撤离,仅留250人参加联合国驻中非维和团。1999年2月维和团中法国士兵撤离中非。2003年中非发生政权更迭后不久,法为保护侨民撤离并支持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维和部队向班吉派兵。2006年10月法派兵帮助中非政府军击退反政府武装进攻,此后约有230名法军人长期驻扎中非。2008年3月,该支部队正式更名为欧盟维和部队。2009年3月,联合国驻中非乍得特派团(5200人)接替到期的欧盟维和部队。 '''同美国的关系''' 1963年同美建交。美国在中非有和平队员121人。2002年,美关闭了其驻中非使馆。2005年1月,美驻中非使馆重新开馆;7月,美驻中非使馆临时代办宣布与中非全面恢复合作关系,重开班吉美国文化中心。2007年3月,美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舒瓦纳访问中非。8月,美向中非派驻大使。2010年12月,美国际法非洲司令部副司令赫尔默斯对中非进行工作访问。2011年11月,美向中非上姆博穆省派遣了特种兵,协助中非打击在中非境内活动的乌干达反政府武装“上帝抵抗军”。 '''同乍得的关系''' 同乍得签有卫生、睦邻友好和反偷猎协定。帕塔塞执政后期,因乍收留博齐泽,并支持博反政府武装,两国关系紧张,多次发生边境冲突。博齐泽上台后,两国关系密切。乍派出400名士兵加入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驻中非维和部队。近年来,博齐泽总统多次访乍。2011年1月,博赴乍得出席乍得独立五十周年庆典;3月,代比总统出席博齐泽连任总统就职仪式;8月,博赴乍得出席代比连任总统就职仪式。2012年5月,代比总统对中非进行工作访问。12月,中非局势紧张后,乍紧急召集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特别首脑会议进行斡旋,并应中非方请求派兵协助中非政府军阻止反政府武装进攻首都班吉。2013年3月,博出席在乍举行的“撒哈拉-萨赫勒国家共同体”首脑会议。 '''同利比亚的关系''' 帕塔塞政权与利比亚关系密切。利在中非曾有驻军,为帕塔塞政权数次平息内乱发挥了关键作用。2002年12月,由于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向中非派驻维和部队,利驻军撤离。博齐泽执政后,重视发展与利关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积极调解中非政府与叛军矛盾,促成多支叛军与中非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博齐泽总统于2004年6月、2005年7月和12月、2006年1月、2007年2月、2008年4月访利。2009年,两国外交关系由代办级升为大使级。3月,博赴利会见卡扎菲,说服卡同意驱逐流亡利的“人民民主阵线”领导人米斯金,迫其重返中非和平进程。8月,博赴利参加卡执政40周年庆典活动。2010年11月,博齐泽总统对利比亚进行工作访问。2011年9月,中非政府宣布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合法政权。 '''同加蓬的关系''' 重视发展与加蓬的友好合作关系。加蓬已故总统奥马尔·邦戈曾积极调解中非国内矛盾,推动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向中非派遣国际观察部队,并派兵参与。近年来,博齐泽与中非反政府武装多次在加举行谈判。2005年6月,奥马尔·邦戈总统赴班吉出席博齐泽总统的就职典礼。2009年9月,博齐泽赴加出席阿里·邦戈总统的就职典礼。10月,阿里·邦戈总统访问中非。2010年8月,博齐泽总统出席加蓬独立50周年庆典。2011年3月,阿里·邦戈总统出席博就职仪式。 '''同苏丹的关系''' 同苏丹签有贸易、关税、领事和保护边界安全协定。但中非与苏丹边境矛盾不断,苏南部牧民时常进入中非寻找水源和牧场,苏南部叛军不时骚扰中非东北部边境。两国曾发表了联合公报表示加强两国边界的安全与稳定,避免边界冲突与磨擦及加强两国贸易往来。中非在苏丹南部内战中持中立态度,为25000多名苏丹难民提供避难地。2006年10月,中非政府指责苏丹支持其叛军发动进攻,苏政府对中非叛军行动予以强烈谴责。2007年8月,博齐泽总统访问苏丹,两国关系得到改善。2008年2月,中非政府宣布重开与苏丹的边境。2010年5月,博齐泽总统出席苏丹总统巴希尔连任就职仪式。2011年5月,博赴苏丹同苏丹总统巴希尔、乍得总统代比会面,商讨联合打击三国边境地区的叛军。 '''同其它非洲国家的关系''' 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努力缓解同周边国家的紧张局势,赢得稳定的周边环境。重视中部非洲地区经济合作,是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CEEAC)和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CEMAC)成员国。 同刚果(金)签有双边防务协定。2009年10月,卡比拉总统访问中非。2010年6月,博齐泽总统出席刚果(金)独立50周年庆典。2012年10月,博齐泽总统出席在金沙萨举行的法语国家组织峰会。 同刚果(布)签有矿产开发协议,2005年8月,刚果(布)矿业部长访问中非,双方签订了共同开采交界地区钻石的协议。2009年1月,博齐泽总统访刚。2010年8月,博齐泽总统出席刚果(布)独立50周年庆典。 2011年7月,博齐泽总统出席了南苏丹独立庆典。 <table style="width: 100%; -moz-border-radius: 10px; -webkit-border-radius: 10px; border-radius:10px; table-layout: fixed;"> <tr style="vertical-align: top;"> <div style="background-color: #F8F8FF;border: 2px solid #8DB6CD;padding: 5px 5px 5px 5px;"> '''非洲国家'''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布隆迪]]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科摩罗]] [[刚果(布)]] [[科特迪瓦]] [[吉布提]] [[埃及]] [[赤道几内亚]] [[埃塞俄比亚]] [[厄立特里亚]] [[加蓬]] [[冈比亚]] [[加纳]] [[肯尼亚]] [[莱索托]] [[刚果(金)]]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卢旺达]]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塞舌尔]] [[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 [[索马里]] [[南非]] [[斯威士兰]] [[坦桑尼亚]] [[多哥]]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津巴布韦]] [[苏丹]] [[南苏丹]] </div> </table> [[Category:国家]] [[Category:联合国会员国]] [[Category:非洲]] [[Category:非洲国家]] [[Category:中非]] [[Category:政治]] [[Category:政治学]] [[Category:政治制度]] [[Category:国际政治学]] [[Category:地理]] [[Category:地理学]] [[Category:世界地理]] [[Category:自然地理学]] [[Category:人文地理学]] [[Category:历史地理学]]
返回
中非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操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专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所有页面
分类
帮助
工具箱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扫描二维码可以用手机浏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