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瑞士联邦(英语:Swiss Confederation;德语: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语:Confédération suisse;意大利语:Confederazione Svizzera;罗曼什语: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拉丁语: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称瑞士(德语:Schweiz;法语:Suisse;意大利语:Svizzera;罗曼什语:Svizra),为西欧国家之一,位于西欧中部的内陆山地国家。面积41,284平方公里。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意大利、法国和德国接壤。地处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9℃。
瑞士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虽沿用旧称“瑞士邦联”,但在1848年改宪后已实行联邦制),由26个州组成。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但是该国的经济中心是三座全球城市:日内瓦、巴塞尔、苏黎世。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高城市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瑞士拥有很悠久的中立国历史传统,自从1815年以后从未卷入过战争;同时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联合国在欧洲的两个办事处之一。但瑞士并不是欧盟成员国。
瑞士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拥有四种民族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瑞士的建国通常追溯到1291年8月1日。这一天,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三个州在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秘密结成永久同盟,此即瑞士建国之始。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制定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
瑞士地理上分为阿尔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罗山脉三部分。阿尔卑斯山占国土大部分面积,而800万人口中,大多分布于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经济中心苏黎世及日内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风光及气候条件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瑞士武装中立的历史相当悠久,自1815年后从未卷入过国际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但瑞士实行积极外交政策且频繁参与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动;瑞士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发源地且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欧洲区域组织方面,瑞士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创始国及申根区成员国,但并非欧盟及欧洲经济区成员国。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时瑞士人均财富也居世界首位。依国际汇率计算,瑞士为世界第19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36大经济体;出口额及进口额分别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
目录
基本国情
国名 瑞士联邦(Swiss Confederation)。
国旗 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地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国徽 盾徽。图案与颜色与国旗相同。
面积 41,28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瑞士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即联邦、州、市镇。全国由26个州组成(其中6个州为半州)。
人口 795.5万人(2011年12月),其中外籍人超过22.8%。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等4种语言均为官方语言,居民中讲德语的约占63.7%,法语20.4%,意大利语6.4%,拉丁罗曼语0.5%,其他语言9.0%。信奉天主教的居民占41.8%,新教35.3%,其他宗教11.8%,不信教的占11.1%。(资料来源:瑞士联邦统计局网站)
首都 伯尔尼(Bern),市区人口13.34万(2010年12月)。(资料资源:联邦统计局网站)
国家元首 联邦委员会全体成员集体作为国家元首。联邦主席由联邦委员会七名委员轮任,对外代表瑞士,任期一年。2012年联邦主席是埃维利娜·维德默—施鲁姆普夫(Eveline Widmer-Schlumpf,女,公民民主党)。
重要节日 国庆节:8月1日;圣诞节:12月25日。
国花 火绒草
国石 水晶
历史
瑞士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可追逤至15万年前,最早的农耕聚落遗迹于盖赫林根发现,该聚落存在于西元前5,300年。
公元前58年,居住在现瑞士国土上的赫尔维希亚人被古罗马人征服。公元5世纪阿勒曼尼人和勃艮弟人入侵。7-8世纪勃艮弟和阿勒曼尼居住区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份。
1033年起受罗马帝国统治。1291年8月1日,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3个州为反对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侵犯结成了防御联盟。此后,联盟由3个州扩大为8个州。1370年,8个州结成联邦。1388年最终击败哈布斯堡王朝的入侵。1513年,联邦由8个州扩大为13个州。
1648年摆脱了圣神罗马帝国的统治,瑞士正式独立,并宣布执行中立政策。1798 年拿破仑一世侵吞瑞士。入侵的法国军队,建立了“海尔维共和国”。1803年,瑞士恢复联邦,有19个州。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宪法,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士一直保持中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士也同英、法等欧洲国家一样,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一阶段,股份公司纷纷建立,工业垄断资本日益同银行资本相结合,形成金融财团,垄断已经成为瑞士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在此期间,瑞士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之一。
2002年3月3日,瑞士将是否加入联合国议案付诸公民投票,最后因赞成占多数而于2002年9月10日加入联合国。
地理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南北长220.1公里,东西长348.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R-PEAK,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 MAGGIOR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个山国,山青水秀。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瑞士是欧州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侯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为8.6摄氏度。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摄氏30度),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摄氏0度),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
瑞士国境几乎都在阿尔卑斯山脉之中,多是高山及湖泊。阿尔卑斯山是欧洲最高最大的山脉,绵延瑞士境内的中部,有欧洲著名山峰——少女峰。1891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写道:“少女峰这个名称很好,没有比少女更洁白无瑕和圣洁的了。”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瑞士境内独有多座数千米的山峰,和终年不化的冰河,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
气候
瑞士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较寒冷,一般属温带气候,但于不同地区则有相当大的差异。瑞士气候存在过渡性质,由西部的海洋性气候过渡至东部的大陆性气候。高山存在冰河环境,山区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而瑞士南方接近地中海式气候区域,气候较为舒适;部分耐寒棕榈生长于瑞士南部河谷。夏季较为温暖潮湿,且伴随定期降雨,适于放牧;冬季较为干燥,在高山地区会持续数周的稳定天气,而较低的地区受逆温影响时,则有数周时间看不见太阳。瑞士全年皆有发生焚风的机会,为南风吹过阿尔卑斯山,在南坡降雨后北坡转为干燥的热风。瑞士各地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山地有超过2000毫米处。
行政区划
瑞士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即联邦、州、市镇。全国由26个州组成(其中6个州为半州)。德语占优势的州19个:伯尔尼州、苏黎世州、卢塞恩州、乌里州、施维茨州、上瓦尔登州、下瓦尔登州、格拉鲁斯州、楚格州、索洛图恩州、巴塞尔城市州、巴塞尔乡村州、沙夫豪森州、外阿彭策州、内阿彭策州、圣加仑州、阿尔高州、图尔高州、格劳邦顿州,总面积26,443平方千米。法语占优势的州6个:弗里堡州、瓦莱州、沃州、纳沙泰尔州、日内瓦州、汝拉州,总面积12,030平方千米。意大利占优势的州1个:提契诺州,总面积2,812平方千米。
下表的先后顺序是依照瑞士联邦宪法中的排列方式而设,此排列方式通用于瑞士官方文件,列表最上方为旧瑞士联邦时期建立的3个城市州,其余各州则是依照加盟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这种等级差别与目前的联邦制度无关,现今的每一个州在联邦中的地位都是相同的。
表中人口及地方政府数量的统计时间为2001年12月31日。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单位则是每平方千米人口。瑞士各邦的二字缩写使用在车牌等标示,并以“CH-各州缩写”的形式,登录于国际标准ISO 3166-2编码,如施维茨州写成CH-SZ。
序号 | 缩写 | 名称 | 加盟年 | 首府 | 人口 | 面积 | 人口密度 | 分区数目 | 官方语言 |
---|---|---|---|---|---|---|---|---|---|
1 | BE | 伯尔尼州 | 1353年 | 伯尔尼 Bern / Berne | 947,100 | 5,959 | 158 | 399 | 德语 法语 |
2 | ZH | 苏黎世州 | 1351年 | 苏黎世 Zürich | 1,228,600 | 1,729 | 701 | 171 | 德语 |
3 | LU | 卢塞恩州 | 1332年 | 卢塞恩 Luzern | 350,600 | 1,493 | 233 | 107 | 德语 |
4 | UR | 乌里州 | 1291年 | 阿尔特多夫 Altdorf | 35,000 | 1,077 | 33 | 20 | 德語 |
5 | SZ | 施維茨州 | 1291年 | 施維茨 Schwyz | 131,400 | 908 | 143 | 30 | 德语 |
6 | OW | 上瓦尔登州 | 1291年 | 萨尔嫩 Sarnen | 32,700 | 491 | 66 | 7 | 德语 |
7 | NW | 下瓦尔登州 | 1291年 | 施坦斯 Stans | 38,600 | 276 | 138 | 11 | 德语 |
8 | GL | 格拉鲁斯州 | 1352年 | 格拉鲁斯 Glarus | 38,300 | 685 | 51 | 28 | 德语 |
9 | ZG | 楚格州 | 1352年 | 楚格 Zug | 100,900 | 239 | 416 | 11 | 德语 |
10 | SO | 索洛图恩州 | 1481年 | 索洛图恩 Solothurn | 245,500 | 791 | 308 | 126 | 德语 |
11 | BS | 巴塞尔城市州 | 1501年 | 巴塞尔 Basel | 186,700 | 37 | 5,072 | 3 | 德语 |
12 | BL | 巴塞尔乡村州 | 1501年 | 利斯塔尔 Liestal | 261,400 | 518 | 502 | 86 | 德语 |
13 | SH | 沙夫豪森州 | 1501年 | 沙夫豪森 Schaffhausen | 73,400 | 298 | 246 | 34 | 德语 |
14 | AR | 外阿彭策尔州 | 1513年 | 黑里紹 Herisau(政府与议会所在地) | 53,200 | 243 | 220 | 20 | 德语 |
15 | AI | 內阿彭策尔州 | 1513年 | 阿彭策尔 Appenzell | 15,000 | 173 | 87 | 6 | 德语 |
16 | SG | 圣加仑州 | 1803年 | 圣加仑 St. Gallen | 452,600 | 2,026 | 222 | 90 | 德语 |
17 | AG | 阿尔高州 | 1803年 | 阿劳 Aarau | 550,900 | 1,404 | 388 | 232 | 德语 |
18 | TG | 图尔高州 | 1803年 | 弗劳恩费尔德 Frauenfeld | 228,200 | 991 | 229 | 80 | 德语 |
19 | GR | 格劳邦顿州 | 1803年 | 库尔 Chur | 185,700 | 7,105 | 26 | 211 | 德语 罗曼什语 意大利语 |
20 | FR | 弗里堡州 | 1481年 | 弗里堡 Fribourg / Freiburg | 239,100 | 1,671 | 141 | 242 | 法语 德语 |
21 | VS | 瓦莱州 | 1815年 | 锡永 Sion / Sitten | 278,200 | 5,224 | 53 | 160 | 法语 德语 |
22 | VD | 沃州 | 1803年 | 洛桑 Lausanne | 626,200 | 3,212 | 188 | 382 | 法语 |
23 | NE | 纳沙泰尔州 | 1815年 | 纳沙泰尔 Neuchâtel | 166,500 | 803 | 206 | 62 | 法语 |
24 | GE | 日內瓦州 | 1815年 | 日內瓦 Genève / Geneva /Genf | 414,300 | 282 | 1,442 | 45 | 法语 |
25 | JU | 汝拉州 | 1979年 | 德莱蒙 Delémont | 69,100 | 838 | 82 | 83 | 法语 |
26 | TI | 提契诺州 | 1803年 | 贝林佐纳 Bellinzona | 311,900 | 2,812 | 110 | 244 | 意大利语 |
政治
实行议会民主制。
1848年通过的瑞士联邦宪法为现今瑞士施行联邦制的法律基础,该部宪法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宪法之一。现行瑞士宪法由公民于1999年投票通过,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施行。宪法内容包括瑞士邦联之组成,公民权利与义务,邦联体制与州级制度,国策等。瑞士宪法禁止在瑞士实行死刑。瑞士联邦政府采行三权分立体制,分别为两院制议会、瑞士联邦委员会及瑞士最高法院。
瑞士自1959年起即由4个主要政党组成大联合政府,委员会中的席次大致对应于议会中的政党比例,各主要政党于1959年在协商基础上提出“奇妙配方”,后于1959年至2003年间的席次分别为瑞士社会民主党2席、瑞士自由民主党2席、瑞士人民党2席及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党1席;在2007年联邦委员会选举后,瑞士社会民主党减为1席,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增为2席。
瑞士实行民主制度,公民的民主权利很大。公民对重大国事与地方事宜拥有表决、创制与否决权,可以成立请愿,也可以以投票抵制政府的一些政策。十万名瑞士国籍者可以修改宪法,也可以修改国家外交政策。
宪法
1848年制订通过,1874年以来曾多次修改。瑞士实行“公民表决”和“公民倡议”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宪法条款、签订期限为15年以上的国际条约或加入重要国际组织,必须经过公民表决并由各州通过方能生效。1999年瑞士公民表决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瑞士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有自己的宪法。联邦政府管辖外交、财政、金融、联邦税收、货币、国防、海关、铁路、邮电、能源、电视、广播和社会保障等,其它事务由各州管辖。各州必须遵守联邦的全国性法规并接受联邦的监督。新宪法还确定了国际法高于国内法的原则。
议会
联邦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具有同等权限的国民院和联邦院组成。只有两院一致批准,法律或决议方能生效。国民院有200名议员,由公民普选产生,任期4年;联邦院有46名议员,由各州选派,任期因州而异,最长4年。两院议长任期均为1年。2013年度国民院议长玛雅·格拉芙(Maya Graf,绿党),联邦院议长菲利普·伦巴第 (Filippo Lombardi,基民党)。
政府
联邦委员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7名委员组成,分任7个部的部长,实行集体领导,任期四年。设主席和副主席,由联邦委员轮任,任期1年,不得连任。2013年度联邦委员会组成如下:
联邦主席兼国防、民防和体育部长于利·毛雷尔(Ueli Maurer,人民党),联邦副主席兼外交部长迪迪埃·布尔克哈尔特(Didier Burkhalter,自民党),财政部长埃维利娜·维德默—施鲁姆普夫 (Eveline Widmer-Schlumpf,女,公民民主党),环境、交通、能源和电信部长多丽丝·洛伊特哈德(Doris Leuthard,女,基民党),经济部长约翰·施耐德—阿曼(Johann N. Schneider-Ammann),司法警察部长西蒙奈塔·索玛鲁嘎(Simonetta Sommaruga,女,社民党),内政部长阿莱恩·贝尔塞(Alain Berset,社民党)。
司法机构
联邦法院是瑞最高司法机构。法院内设民事、刑事、公法和社会法法庭,现有联邦法官38名,均由议会选举产生,正、副院长每两年改选一次。现任联邦法院院长洛伦茨·迈尔(Lorenz Meyer),副院长吉尔伯特·霍利(Gilbert Kolly)。
此外,瑞士还设有联邦行政法院和联邦刑事法院,负责审理行政申诉或上诉案件、渎职案件及恐怖袭击、泄密、叛国、洗钱等特殊刑事案件。
政党
大小政党共有30多个,主要政党有:
瑞士人民党(SVP),法语区称中间民主联盟,1971年由农民党和民主党合并组成。党员约9万人。现任主席托尼·布龙讷(Toni Brunner)。
瑞士自由民主党(FDP),法语区称激进民主党,1894年成立。党员约13万人。主席福尔沃·佩里(Fulvio Pelli)。
社会民主党(SPS),法语区称瑞士社会党,1888年成立。党员约4万人。主席克里斯蒂安·莱韦拉特(Christian Levrat)。
瑞士基督教民主人民党(CVP),法语区称基督教民主党,建于1912年。前身是“人民保守党”,1970年改为现名。党员约10万人。主席克里斯托弗·达伯雷(Christophe Darbellay)。
瑞士公民民主党(BDP),2008年成立,自瑞士人民党中分离出来。党员约6000人。主席汉斯·格伦德尔(Hans Grunder)。
瑞士绿党(GPS),建于1983年。党员约6500人。主席于利·洛伊恩贝格(Ueli Leuenberger)。
重要人物
联邦主席兼国防、民防和体育部长于利·毛雷尔(Ueli Maurer),62岁,人民党。商学专业。2008年12月起当选瑞联邦委员兼任国防、民防和体育部长,2011年连任,2013年任联邦主席,任期1年。
经济
瑞士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政府尽量减少干预。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瑞士经济市场稳定且科技先进,于2011年瑞士就人均财富而言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包括金融及非金融资产)。依国际汇率计算,瑞士为世界第19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36大经济体;出口额及进口额分别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虽然瑞士公营事业的服务范围相当广泛,但瑞士的经济自由度仍居欧洲首位。瑞士依国际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西欧及中欧主要经济体及日本为高;以购买力平价换算则居世界第8位。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欧盟报告显示瑞士的创新力表现为欧洲最佳。瑞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居欧洲前列。于2005年,瑞士家庭收入中位数为96,500瑞士法郎,瑞士经常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亦居世界前列。
大苏黎世地区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居住人口达150万人且有15万家企业。
瑞士为许多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瑞士营业额最高的企业为维多、嘉能可、贡沃尔、托克、雀巢、诺华、罗氏、ABB、摩科瑞及德科,其他较著名瑞银集团、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利乐包装、百乐嘉利宝、瑞士再保险及史华曲集团。瑞士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
2011年主要经济数字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5755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107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1.21%(按上年价格计算)
货币名称:瑞士法郎(简称瑞郎),1瑞郎=100生丁
汇率:1美元=0.9782瑞郎(2012年12月)
通货膨胀率:0.28%(2011年12月)
失业率:4.5%(2011年12月)
资源
瑞士矿产资源匮乏,仅有少量盐矿、煤矿、铁矿和锰矿。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水力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2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4%。
工业
机械制造、化工、医药、高档钟表、食品加工、纺织业是瑞士的主要支柱产业。工业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精良,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除ABB、雀巢、诺华、苏尔寿等著名大公司外,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2009年,工业就业人数约102.4万,占总就业人口的25.3%。
农业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燕麦、马铃薯和甜菜。肉类基本自给,奶制品自给有余。2009年,农业就业人数17万,约占总就业人口的4.2%。
旅游业
旅游业十分发达,是仅次于机械制造和化工医药的第三大创汇行业。2011年,瑞士拥有旅馆4921家,床位24.9万张。2011年游客过夜数为362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游客主要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法国和意大利。近年来,爱尔兰和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的游客大幅增加。主要旅游点是苏黎世、日内瓦、卢塞恩和洛桑等地。
交通运输
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
铁路:总长5124公里,全部电气化,铁路密度居世界前列。2011年列车客运量达3.788亿人次。
公路:总长71452公里,分国道、州道、镇道,其中国道1790公里,为公路交通主干。公路网四通八达,遍及全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圣哥达大隧道,总长16300米。
水运:有水路航线1230公里。瑞士拥有33艘海运货轮。目前海运总吨位近80万吨。重要内河港口为巴塞尔。
空运:主要国际机场有苏黎世机场和日内瓦机场。2010年在瑞注册的各类飞机共计1871架,直升机336架。瑞士航空公司现有飞机82架,2010年运送乘客约15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
管道运输:有输油管道108公里,天然气管道1986公里。
财政金融
金融业发达,2010年全国共有银行329家。外国银行在瑞分支机构35家。全日制银行职员约13.7万人。最大城市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交易市场。有220家保险企业,其中外资保险公司41家,全日制职工约4.2万人。
2011年3月,瑞士外汇储备2910.73亿美元,黄金储备市值达481.24亿瑞郎。按人均计算,瑞士是全球人均拥有黄金量最多的国家。(资料来源:瑞士国家银行网站)
瑞士两大银行:
- 瑞士联合银行(UBS),由原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银行公司于1997年12月合并,投资资产总计2.23万亿瑞郎,拥有员工7.9万人,是世界第一大资产管理公司。受美国信贷危机牵连,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2008年亏损208.9亿瑞郎(约合179亿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起扭亏为盈,2011年税前盈利55.6亿瑞郎。
- 瑞士信贷银行(CSG),成立于1856年,总资本约1.2万亿瑞郎,拥有员工4.78万人。2011年盈利45亿瑞郎。
保险公司:
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1872年成立。1997年与英国最大的烟草集团BAT的金融保险业务分部(BASF)合并,组成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总部设在苏黎世。新集团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公司,员工6万人。2011年,集团盈利38.6亿美元。
对外贸易
外贸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95%的原料、能源和60%的消费品依靠进口;工业产品的70-90%外销。2011年外贸总额3675亿瑞郎。
主要出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医药、精密仪器、钟表及食品,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料、半成品和耐用消费品。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盟和美国。
对外援助
瑞士将帮助战乱国家恢复和平、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其发展援助的主要目标,并通过双边和多边途径加以实施。援助对象主要是非洲、亚洲、拉美地区贫穷的中、小发展中国家以及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瑞政府计划2015年达到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发展援助占其国内生产总值0.7%的目标。
对外投资
2011年瑞士对外直接投资达361.3亿瑞郎。投资主要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地区工业国。
外国投资
2011年外国在瑞士直接投资达233.9亿瑞郎。注册资产在1000万瑞郎以上的外国企业共817家,1000万瑞郎以下资产的外资企业共约4000家。外资企业在瑞共有员工约33.7万人。
著名公司
雀巢公司:成立于1866年,总部设在韦维,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工业集团,拥有员工27.8万人。2011年营业额1034.8亿瑞郎,纯利润325.67亿瑞郎,同比下降7.8%。公司主要产品有饮料、奶制品、冷冻食品、成品及半成品食物、巧克力和糖果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彼得·包必达(Peter Brabeck-Letmathe)。
ABB集团:1988年由ASEA公司和BBC Brown Boveri公司合并而成,是一个业务遍及全球的电气工程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开发、生产和销售发电设备、高压输电设备及系统、中低压配电设备及安装和电力机车等。总部苏黎世。2011年营业额311亿美元,盈利24.8亿美元。现有员工11.7万人。集团董事长胡伯图斯·冯·格林伯格(Hubertus von Gruenberg),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豪根(Josef Hogan)。
诺华公司(Novartis):总部在巴塞尔,世界第二大医药公司。由瑞士两大化工集团汽巴·嘉基和山度士于1996年3月合并而成。2011年营业额549.8亿美元,纯利润127.6亿美元。主要经营医疗保健、农用化学品和食品。全球共有员工约12万人。集团总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Dr.Daniel Vasella)。
人民生活
瑞士是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国家。2010年瑞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额为47567瑞郎。全国共有医生29653名,有299家医疗保健机构,床位38852张。全国共有机动车560.2万辆,其中小轿车420万辆,每千人有小轿车529辆。(资料来源:瑞士联邦统计局网站)
瑞士公民普遍必须向私人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瑞士人的预期寿命男性与女性分别为79及84岁,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不过瑞士医疗卫生支出相当高,于2003年时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医疗卫生支出自1990年起即稳定增加,也反映出费用高昂的医疗服务由于高龄人口增加及引进新的医疗技术,医疗卫生支出很可能持续增加。
军事
实行民兵制,现役编制兵力12.2万人,有陆、空军两个军种。凡20-34岁身体健康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服兵役,服役人员一生中参加军训时间总计280天。服役期间和退役后,单兵武器装备均归个人保管。1995年,瑞士颁布了第一部民役法,规定自1997年起公民可在军役和民役间自由选择。联邦委员会拥有最高指挥权并通过国防部领导军队。总体作战指导思想是防御战。2010年国防开支44.21亿瑞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5%。
瑞士虽然实行“全民皆兵”的普遍义务民兵制,但仅有百分之五为职业军人,凡年满20周岁至34周岁的男性公民必须服兵役,女性公民也可志愿服兵役。由于瑞士为内陆国家,因此未设有海军,与邻国交界的湖泊则有军事巡逻艇。除梵蒂冈的瑞士近卫队外,瑞士禁止国民接受外国军事雇佣。
服役的瑞士公民可将军队装备及轻武器带回家中保管,但部分组织及政党认为此项规定具有争议性,但多数瑞士人仍赞同此政策。凡年满19周岁的男性青年必须到征兵处报名并体检,合格者20周岁入伍,约三分之二可通过体检,不合格者则于替代单位服务。每年约有两万人于招募中心进行为期18至21星期的训练。
瑞士的武装力量是一个介于民兵与正规军之间的体制。瑞士政府中相当于一般国家国防部的部会称为“联邦防卫、公民保护与体育部”。现役常备兵力4.25万人,战时48小时动员达35.1万。
冷战结束后,瑞士出现限制军队甚至完全废除军队的声浪,废除军队团体发起的公民投票于1989年11月26日进行,但该废除军队提案遭约三分之二的投票者反对。而另一次类似公投于九一一袭击事件前提出,于该事件后由全民复决,反对比例达78%。
文化
瑞士各地区与相同语言的周边国家文化具有高度关联性。瑞士也为西欧文化圈的一部份。
瑞士在文学、艺术、建筑、音乐及科技等领域有相当成就,瑞士于欧洲动乱及战争时吸引外国人才移居。瑞士有九百多座博物馆,数量达1950年的三倍。每年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为琉森音乐节、蒙投爵士节(Montreux Jazz Festival)及罗加诺国际影展。
阿尔卑斯山在瑞士历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瑞士国家认同形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瑞士高山地区在冬季时为滑雪场,夏季则可进行健行及登山自行车活动;其他地区也相当适于旅游,春季及秋季则属旅游淡季。传统农业及放牧文化在许多地方仍被保留,城市以外地区存在小型牧场。阿尔卑斯长号为木制类似喇叭形状的乐器,与约德尔唱法及瑞士手风琴成为瑞士传统音乐的缩影。
语言
瑞士由于地理位置居数个欧洲主要文化体的交会地带,因而在语言及文化上接受大幅影响。瑞士设有四种官方语言,分别为:瑞士德语(占63.7%人口;若包含外国居民则占72.5%)、瑞士法语(20.4%;21%)、意大利语(6.3%;4.3%)及罗曼什语(0.5%;0.6%);德语区位于中部及东部,西部为法语区,意大利语区分布于南部提契诺州,罗曼什语则通行于采行三语的格劳宾登州的部分地区。联邦宪法第4条规定罗曼什语与德语、法语及意大利语同样具备国语地位;同法第70条规定于通知罗曼什语使用者时罗曼什语为官方语言,但法律及公务文件并不须译为罗曼什语发布,而联邦政府有义务以其他三种官方语言发布,联邦议会备有德语、法语及意大利语三语同步翻译。在游客区,英语甚为普遍。
瑞士交谈用语以阿勒曼尼语方言为主,整体称为瑞士德语,书面则以瑞士标准德语为主,而主要广播及电视台也有提供瑞士德语服务;在法语区乡村地区也存在法兰克-普罗旺斯语方言,称作瑞士罗曼语。瑞士少数语言如意大利语及罗曼什语区的瑞士人大多能理解德语。
文学
在瑞士邦联成立之初,该地区几乎仅使用德语,因此早期的文学以德语为主。至18世纪法语在伯尔尼及其他地区逐渐流行,也影响着法语区结盟,法语地区也更受关注。
耶雷米雅斯·戈特赫尔夫(Jeremias Gotthelf,1797年-1854年)及戈特弗里德·凯勒(Gottfried Keller,1819年-1890年)为德语古典文学代表。马克斯·弗里施及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为20世纪瑞士重要文学作家,后者的作品《物理学家》(Die Physiker)及《诺言》(Das Versprechen)于2001年由好莱坞拍成电影。
让-雅克·卢梭(1712年-1778年)及杰曼·德斯戴尔(1766-1817年)为法语著名作家。意大利语及罗曼什语作家同样有著作,但人数较少而较不显著。
《海蒂》为著名的瑞士儿童文学作品,为孤儿海蒂与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祖父间的故事,海蒂甚至是瑞士的象征之一;约翰娜·施皮里为该作品的作者。
艺术
瑞士的传统音乐形式包括约德尔小调和阿尔卑斯长号。约德尔小调是一种源于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歌唱方式,起初是呼喊羊群或不同山头上的人相互联络时使用,十九世纪初开始被引入音乐创作中。其特点是反复地在胸部发音的低音曲调和头部发音的高音曲调之间进行的大跨度的音阶转换。阿尔卑斯长号也是源自管理牧群的手段,为木制乐器,其长度介于2米到4米之间,底部弯曲,如同烟斗。
新闻出版
有1个通讯社:瑞士通讯社。全国有报纸79种,影响较大的是德语报纸《新苏黎世报》、《每日导报》和《一瞥报》。瑞士荣格集团(Ringier AG)创立于1883年,是瑞士最大的综合性媒体集团,总部设在苏黎世,全球拥有员工8000多人,2011年实现销售额12.44亿瑞郎。
各语区均有各自语言的广播电视。瑞士公共广播电视公司(SRG),总部设在伯尔尼,1997年开播,享有联邦广播特许权,负责用四种官方语言制作和播送广播和电视节目。瑞士国际广播电台用官方语言和英语、西班牙语及阿拉伯语制作节目,通过无线电短波、卫星向国外传送。
风景名胜
万国宫(法语:Palais des Nations) 过去是国际联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的总部。它是日内瓦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象征,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万国宫座落在阿丽亚娜公园内,阿丽亚娜公园地处莱蒙湖右岸的丘陵地带上,占地面积25公顷(约合375亩)。站在园内高处可以俯瞰莱蒙湖,遥望欧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这座公园原为勒维利奥家族的私产,居斯塔夫·勒维利奥是这一家族的最后一代,他是一位作家,也是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母亲叫阿丽亚娜。当他母亲亡故以后,他把园子取名为阿丽亚娜,以表示对母亲的怀念。园中还有一个阿丽亚娜博物馆,是勒维利奥为存放他所收藏的中国和日本的大量瓷器而建造的。1890年,居斯塔夫·勒维利奥在临死前将阿丽亚娜公园和阿丽亚娜博物馆遗赠给日内瓦市。在其遗嘱中有三个规定:一、他死后,陵墓要修建在这个园内,日内瓦市政府必须永远负责保护和维修,不得毁坏;二、阿丽亚娜公园不能为私人所有,必须向公众开放;三、按照勒维利奥家族的传统,在园内要继续饲养孔雀。日内瓦市政府同意并遵守这三条规定。当年享有对阿丽亚娜公园的使用权的“国联”和现在的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也同意恪守这三条规定。
奥林匹克博物馆 位于洛桑莱蒙湖畔,1993年建成。博物馆门口排放着希腊艺术立柱,燃烧着奥运之火。展厅约3400平方米,藏有与奥运会有关的各类艺术品、纪念品,其中包括邮票、火炬、奥运会张贴画、纪念币、奖章和绘画等。馆内电影厅放映介绍奥林匹克百年发展史、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盛况的电影片,深受旅游者欢迎。该馆还有一个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设有图书馆、录像部、图片室和资料中心,拥有最先进的声、光、电和多媒体视听设备,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报告会、讨论会。
西庸古堡 是瑞士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位于日内瓦湖的东端,突出于日内瓦湖上的由巨石组成的小半岛上。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人居往,后来罗马人在此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西庸半岛在几易主人之后,于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之间,在 SAVOYEN家族手里经过大规模扩建,基本形成现在人们看到的集军事防御、仓储、牢狱、教堂和贵族宫廷等功能于一体的封闭式的封建古堡。自1536年起,古堡被伯尔尼人所占有,1798年沃州起义后,古堡转入沃州政府名下。古堡所处位置正好一边依山,一边临水,是历史上瑞士各地通往意大利的一条走廊,历代统治者便在此分兵把守,如同扼住咽喉,以控制南来北往,征收捐税。借助于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纪的建筑图纸,十九世纪末进行的最后一次修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 在日内瓦大学的后边,沿古城墙的遗址有一堵巨大的墙,名曰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又称宗教改革者墙。该纪念碑高7米,长1OO多米,是19O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的先躯人物加尔文诞辰四百周年而修建的。为了建造纪念碑,当时曾专门成立了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委员会,并在全世界范国内举办设计竞赛。 委员会经过反复评选,最后选定了瑞士洛桑市四名建筑师的联合设计方案,历时八年,于1917年始告建成。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规模宏大,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墙的上方,从左到右有一行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是光明”。墙的正中央,有四个高大的人物雕像并排而立,从左起依次是法海尔、加尔文、拜兹和诺克斯。两边另有六个稍小一点的人物雕像,都是十六世纪在欧洲各地积极鼓吹并致力于宗教改革的著名人物。除了大型的浮雕像外,墙的下部另有八幅小型浮雕图案和文字说明。这堵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再现了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场面,也记述了日内瓦之所以成为“新教的罗马”的由来与始末。
莱蒙湖 在瑞士1498个湖泊中,莱蒙湖是最大的一个。它也是西欧最大的湖泊,面积582平方公里,蓄水量达890亿立方米,其中心线的长度为72.3公里,周长167公里;在瑞士一侧的北岸(俗称右岸)长95公里,在法国一侧的南岸 (俗称左岸)长72公里。湖的最宽处为14,000米,最深处为310米。莱蒙湖是一个冰碛湖。据说在第四纪冰期,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罗纳河在埃克吕泽地区被冰碛物质所阻断,因此汇水成湖。当时,湖面一直上升到海拔425米。后来,罗纳河得到了新的出口,湖水才逐渐下降。目前,莱蒙湖的海拔为372米。现在,共有41条河、299个冰川的融水注入莱蒙湖,其中最大的河是罗纳河,它以每秒180立方米的流量从湖的最东部流入,又在日内瓦从湖中流出。由于罗纳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水从山中流出,流势湍急,夹带有不少泥沙,据估计,它每年带入莱蒙湖的泥沙约有400万吨。因此有人说,罗纳河促成了莱蒙湖,但却又在不断地填塞它。
莱茵瀑布( Rheinfall) 位于瑞士沙夫豪森州和苏黎世州交界处的莱茵河上。瀑布最宽处150米,最大落差21米,水深13米。夏季平均流量每秒700立方米。莱茵瀑布是欧洲最大的瀑布。莱茵瀑布已有l万多年历史。2万年前尚无瀑布,后因冰川活动和莱茵河改道,形成了现在的景象。
英特拉根(INTERLAKEN,即“湖间”之意) 属伯尔尼州,距离伯尔尼市约50公里,地处图恩湖和布里茵茨湖之间,海拔只有56470米,是瑞士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群山环抱,绿色草场广阔开敞,瑞士著名的少女峰终年白雪冠顶,倒映绿色湖中,远山近水,湖光潋滟,置身此地,如在画中。英特拉根只有固定居民13,000人,但每到夏季,便游客云集,餐厅满座,停车场也都十分紧张,必须捷足先步,才能避免向隅。城内最繁华的大街名叫霍赫街,维多利亚风格的饭店、餐馆、商店等都云集这里。霍赫街绿荫夹道,走向笔直,长1公里半,也是一个散步的理想场所。街上还有马拉车辆可供游人兜风,坐在车里遥望少女峰的容姿,真令人流连忘返 。
图恩湖 英特拉根市西面是图恩湖,东面是布里恩茨湖。两湖都为狭长形,略向北翘,加在一起像一弯中间断开的新月。其中图恩湖面积较大,但湖水不深,游人可乘船畅游,也可驱车或搭火车沿湖观光。玲珑的村庄或高栖坡岗,或依立水边,装点着大自然的妖媚。与湖同名的图恩市是一个景物宜人的古城,在图恩湖的西北端。市内有个12世纪末的古堡,那是扎灵根家族一个公爵打败图思当地贵族后建造的。图恩城在阿尔河流出图恩湖不远处,河再下游三四十公里便是瑞士首都伯尔尼。城的总体设计十分别致。老城中心是河中一个狭长的岛屿,是个优美的散步场所。河北岸是城市的主体,最繁华、也最有趣的街道叫郝特伽塞(意为“大马路”)。街分上下两层,旁边都有商店;人在摆着鲜花的上层行走,脚睬的实际是下层商店的屋顶。街上还有一个带顶的梯道,通往坡上的古堡和教堂。这梯道藏在大马路上层55号和57号房屋之间,很不显眼,容易被游人错过。图恩古堡是一个碉堡建筑群,主体建筑成一座方形塔,四角各有一个角塔。主塔内有三层归历史博物馆(1888年建)使用,展品是古兵器、古挂毯,还有瑞士军服及武器的历代演变。
施皮茨风景区 施皮茨镇位于伯尔尼东南三十多公里处、图恩湖南岸一水湾边上,海拔628米,属伯尔尼高原。这里碧水如镜,雪峰环抱,空气清新,是瑞士著名的休养和水上运动胜地。施皮茨古堡始建于1200年,外部建筑风格为中世纪伯尔尼式,内部装饰则溶合了哥特、文艺复兴和巴罗克等艺术形式,质朴典雅,是瑞士不多的古迹之一。古堡曾是伯尔尼执政官的夏宫,故不同于欧洲其他古城池,并无护城御敌之设施,而主要是居住功能。古堡地下也以萄萄酒窖代替了关押俘虏的牢狱。庭院南端是一座建于公元762年的小教堂,兼具早期罗马伯尔尼乡村风格。该古堡自1929年以后属公共所有,由一专门基金会负责管理,并建成博物馆对外开放,馆内展品为城堡历届主人的遗物及古代家具。每年夏季这里还举行古典音乐会,吸引四方宾客。
拉沃的梯田式葡萄园 总面积898公顷,位于瑞士沃州的莱蒙湖畔,处于著名旅游城市洛桑和沃韦之间,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充足的阳光和湖边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瑞士拉沃的梯田式葡萄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苏黎世证券交易所 成立于187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证券市场之一。1976年,交易所营业额首次突破1000亿瑞郎。到1991年,交易所营业额已达5000多亿瑞郎,上市证券达3000种。瑞士和外国二十四家银行是苏黎世证券交易所协会成员。此外,瑞在交易所外面,共有234家经纪人(银行)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苏黎世证券交易所是瑞士国民经济体系和银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苏黎世州政府的监督下开展业务。进行交易需经州政府批准,且受一系列法规的制约和调节。苏黎世证券交易所也是瑞士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其业务量占全国证券交易总额的65%。每年约有40,000多人出入于交易所,买卖双方还可通过电话或电视屏幕进行交易。该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 交易所在苏黎世州政府交易所委员会领导下,设有交易所领导委员会、仲裁法庭、培训委员会等组织,由瑞士各大银行和企业有关人员组成。该交易所行政管理人员共16人,由经理、两名副经理和一名经理助理主持日常管理工作。
饮食
瑞士饮食相当多元,如奶酪火锅、拉可雷特干酪及马铃薯煎饼(Rösti)在瑞士各地皆相当普遍,并在不同气候及语言区下发展出不同的烹调方式。瑞士传统饮食与其他欧洲国家所采用的食材差异不大,不过会搭配独特的奶制品及干酪,如格吕耶尔及埃文达的格吕耶尔干酪及埃文达干酪。瑞士境内有不少优秀餐馆,主要位于瑞士西部。
瑞士人自18世纪起制作巧克力,至19世纪发明磨制(conching)及温制(tempering)技术后,瑞士所生产的高品质巧克力知名度也大为提高。丹尼尔·彼得于1875年发明了牛奶巧克力。瑞士也是世界最主要的巧克力消费国之一。
教育
教育事业由各州管理,自筹经费,自编教材。全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各类学校11000所。有12所高等院校,其中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和洛桑高等工业大学直属联邦。2009/10年度9年义务教育学生76.9万余人。学前教育学生14.8万人。高中及职业学校学生32.5万人。高等院校学生23.1万人。
瑞士联邦宪法赋予各州在教育方面有独立的权限,因此瑞士教育体系相当多样。瑞士有公立及私立学校,包括许多私立国际学校。各州的小学教育皆由6岁开始,但大多数提供4至5岁开始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一个州学制不同,介于4至6年。传统上,学校教授的第一外语为母语以外的官方语言,但自2000年以后部分州别教授英语为第一外语。
在小学教育结束后,中学教育依学习能力不同而分为数种类型(大多数州别为三种),学习能力较好者则会建议接受进阶教育并报考大学,并给学习较慢者得以适应的教育。
瑞士共有12所大学,其中10所为州立大学,以教授非技术性学科为主。瑞士第一所大学于1460年创立于巴塞尔,以化学及医学研究著称。瑞士学生数最多的苏黎世大学有近2.5万名学生。两所由联邦所资助的大学分别为苏黎世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创建于1855年)及洛桑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于1969年自洛桑大学独立出来,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在国际上皆有良好声誉[注 23]。
在一般大学以外,瑞士设有应用科学大学,在工商管理方面以圣加仑大学(HSG)及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最为著名。瑞士外国学生比例相当高,仅次于澳大利亚。
瑞士作为许多国际组织所在地,国际关系研究发达,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为欧洲最古老的国际关系学院。
体育
滑雪、单板滑雪及登山为瑞士的热门运动,而瑞士的自然环境也适于从事这类运动。有舵雪橇于19世纪后半在圣莫里茨发明后,瑞士当地人及观光客开始从事冬季运动。足球运动在瑞士也有不少球迷,瑞士国家足球队受到广泛支持,瑞士与奥地利共同主办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网球运动逐渐普及,瑞士网球运动员辛吉斯及费德勒曾获得网球大满贯。
科技及学术
瑞士学界有不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伯尔尼期间建立狭义相对论;较近期的科学领域获奖者则有弗拉迪米尔·普雷洛格、海因里希·罗雷尔、理查德·恩斯特、埃德蒙·费希尔、罗夫·辛克纳吉、库尔特·维特里希等,在所有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113位与瑞士有关连,位于瑞士的国际组织总共获得9次诺贝尔和平奖。
日内瓦西部与法国安省边境设有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保罗谢尔研究所为瑞士重要的国家研究所。瑞士人较著名的发明如:麦角二乙酰胺、扫描隧道显微镜、魔鬼毡。
瑞士的太空机构瑞士航天局参与太空科技及太空计划,瑞士为欧洲空间局的十个创始国之一,也是欧洲空间局的主要资金提供者。瑞士企业如欧瑞康太空及麦柯升马达等参与航天器建造。
外交
瑞士为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以来一直奉行中立政策。近年来,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瑞逐步调整外交政策,由传统保守的中立向“积极的中立”过渡,把促进和平共处,尊重人权并促进民主,维护瑞海外经济利益,减少全球危机与贫困以及维护人类基本生存条件视为其外交政策的五大目标。自2002年9月加入联合国以来,瑞外交政策更加突出人权和人道主义,大力开展斡旋外交,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扩大瑞的国际影响。瑞士同世界上192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